一直缓慢“行驶”的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试点工作在今年终于转入了“快车道”。
4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要完善农村宅基地有序退出机制。而这项工作的主管部门——国土资源部(以下简称“国土部”)已为此做好了准备。据记者了解,国土部在3月底下发了《国土资源部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国土部4月公布的全国供地计划将涵盖宅基地,而宅基地的招拍挂也将于今年正式推行。
另据国土部土地咨询研究中心的一位专家向记者透露,国土部正在进一步研究宅基地顶层制度设计,其中包括宅基地的取得、占有、使用、流转和退出等具体细节。为此,今年国土部门将加快摸底农村宅基地闲置面积等情况。
“这就是宅基地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教授杨遴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候对这一动作表示了认可。
部分地方已试点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乡之间的人员流动日益频繁,宅基地出现大量闲置,农村“空心户”和“空心村”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有数据显示,1997年至2007年的10年间,我国农村人口减少了13%,而村庄用地却增长了约4%,人均用地高达229平方米,呈人减地增的逆向发展趋势,宅基地利用更是低效率。在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的背景下,“空心”领域自然成为国土部土地“算盘”中的一子。
上述国土部专家向记者介绍,新下发的《通知》就是为了加快开展宅基地退出机制的建设,其中主要包含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要求各地对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摸底宅基地的面积、宗地位置等,目前这一工作已经在全国90%的农村开展。
其次,是加强规划计划、控制引导,合理确定村庄宅基地用地布局规模,“具体来说,就是将单列宅基地供地计划,并尝试推行宅基地招拍挂。”该专家指出,宅基地执行招拍挂的前提是必须“一户一宅”。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