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即将实施的居住证制度

来源:山西日报 2013-04-16 09:19:00

7月1日起实施的《太原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规定,对在太原市的流动人口实行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制度。

从暂住证到居住证,核心变化在于,原来覆盖户籍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今后将向常住人口覆盖。尽管现在看来,条例中关于权益与公共服务的规定,仍与期待有一定差距,但对于保障流动人口权益而言,已经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一张居住证,赋予流动人口十三项权益

太原人最早听说居住证,始于2008年,源自一份由太原市公安局起草的 《太原市非本地户籍人口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五年之后,2013年3月31日,《太原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批准。居住证制度终于从部门规章上升为地方立法。

这部名为 《太原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的地方立法在总则中明确,“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应当遵循 “依法管理、公平对待、便捷服务、合理引导”的原则。

条例第九条明确,“居住证是流动人口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居住证明及享受有关待遇和服务的凭证。”

与暂住证相比,居住证囊括个人信息、配偶信息、计生信息、随行人员信息、就业信息、居住信息,是流动人口共享城市发展成果以及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因此,在申报居住登记时,需要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根据条例规定,流动人口到达太原市拟居住10日以上的,应当自到达之日起10日内持本人居民身份证或户口簿等有效身份证明,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申报居住登记。年满十六周岁的流动人口,拟在太原市居住30日以上的,应当在申报居住登记的同时,申领居住证。

条例第三章第27条以列举的方式,规定了持有居住证的流动人口,可以享有包括就业、义务教育、社会保险等13项权益和公共服务。

变管理到服务,制度落实需全社会转变观念

一项新政策新制度出台,总要有些人在质疑和观望,居住证制度同样如此。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疑问是:“如果不办会怎样,又是罚款吗?”原本是为流动人口提供服务和保障的居住证,首先就受到流动人口的抵制,其根源在于一直以来一些政府部门爱借用罚款的手段推进管理。在太原一家饭店打工的定襄人李磊就告诉记者,“有些证件完全为了应付检查才办,因为不办会被罚款。”

对像李磊这样的外来务工人员来说,接受居住证制度,学会利用这张证件,维护和享受应有的权益和公共服务,确实还需要一定时间。

居住证一人一证,有效期5年,初次申领免费。对于准备长期在太原居住的“外来户”而言,申领一张居住证,很多时候会感到方便。

太原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队副支队户政管理大队副大队长任谦介绍,从暂住到居住,两者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居住证的推广,消除了暂住证的身份差别色彩,让外来人口更有城市归属感、认同感。更重要的是,居住证的实行是从管理到保障的转变,体现公民平等,更加注重让流动人口一同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是一大进步。

据悉,实行居住证制度以后,不管是临时居住证还是居住证,除了治安管理的基本功能外,还有子女就学、计划生育服务、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也就是说,当地居民凭居民身份证去办的事情,外来人员凭临时居住证或居住证也能办。

居住证流动人口成市民的过渡性举措

对于公众最关注的居住证如何转成户籍,《太原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并没有给出明确规定。但多数学者认为,居住证是保障流动人口在居住一定年限后,成为城市市民的过渡性举措。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公安部副部长黄明表示,公安部正在推动中等城市进一步降低落户门槛,有序放开落户限制;小城市和小城镇放开落户限制;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进一步完善落户政策,合理控制规模。同时,应当更多地重视已长期在城市作出重要贡献的农民工。

目前,《居住证管理办法》已经上报国务院。居住证制度将使长期在城市工作并连续居住、参加社会保险的流动人口,打通公平公正有序落户的政策通道。

2013年,太原市流动人口已达104万人。他们能否与众多太原人一样在这里安居乐业,享有公平公正的权益保障?这需要每个部门、每个人转变观念,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太原即将实施的居住证制度
来源:山西日报2013-04-16 09:19:00
7月1日起实施的《太原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规定,对在太原市的流动人口实行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制度。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