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水”车位里少了二三米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 2013-04-09 10:49:00

据江南晚报报道,近日不断有市民向本报反映,称他们小区里划出了“奇葩”停车位,让人进出两难。“宽1.5米左右的通车道,怎么可能把车停进车位里呢?”

“奇葩”停车位,长度缩水二三米

昨天,记者找到了市民投诉的荷花里小区的奇葩停车位,只见一堵墙前,14米长、宽6米不到的区域里划上了5个停车位。这里每个停车位宽2.5米,长3.2米,而普通的停车位宽度在2.5米,长度要达到5-6米。因为普通小车的长度都在4.5米左右。车位“缩水”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最严重的是根据车身长度预测,如果停进去,车头和绿化带隔离栏只有1.5米左右的间距。“留下1.5米宽的通道怎么可能再开进其他车子呢?中间几个停车位不是摆设吗?划停车线的人怎么这么外行呢?”周边的居民也意见纷纷。这个小区建造已有好多年,当时并没有规划私家车停车位。如今,随着小区私家车的增多,停车成了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记者看到,该小区的停车位可以用“见缝插针”来形容。小区的几条主要通道可容两辆车同时通行,但在几条通道的一侧,无一例外地停满了各种私家车,小区通道顿时成了“单行道”。在几条比较窄的通道上,车主们也拿出了停车绝技,将爱车的一半停在通道上,另一半则“溜”上了通道旁的绿化带。

“目前小区有130个停车位,但是远远不够居民的实际需求。”当地社区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小区施行的是业委会自主管理,车位是委托给保安来划线的。该小区每个月80元的停车收费并不算高,小区为了能停下更多的车子,将一些停车位几次改变格局,基本上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其实,这样的情况在无锡一些老旧小区里并不少见。在走访调查中,记者注意到,在部分私家车保有量较大的小区里,除去道路两侧增加的停车位后,中间的通道只能容小轿车出行,消防车根本无法通过。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后果将不堪设想。

为停车方便,她买下两个停车位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其实这一现象在有些新建楼盘中也时有所见。市民张阿姨是滨湖区一楼盘业主。买房的时候,一只地下停车位花了她8万元。今年3月入住的时候,她发现,地下停车位进得去、出得来,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宽度不够。细心的张阿姨拿出尺子特意量了下,只有1.8米宽,而自己的爱车车头宽度为1.6米。每次停车下车的时候,她就生怕自己的车门碰到旁边相邻的车子。“好在我家的人都比较瘦,要是车上坐个大胖子,这难以开门下车呢。”张阿姨很是打趣地说。据张阿姨介绍,她家周边的几个新建商品房小区,其地下停车位的价格从5万-15万元不等。高价的地下停车位也有其高价的理由。“车位本身的宽度足够,而且车位与车位之间还有一定的间距。这就更舒服了。”张阿姨挺羡慕原先自己看的那家楼盘的地下车位,用她的话说,既敞亮,又大气。记者在张阿姨所说的高浪路附近的这家小区了解到,车位的宽度达到2.6米。长度有7.2米。与张阿姨住在同一个小区的业主李女士,是位汽车新手。但与张阿姨只看房不看车位的单一思维相比,早在她买房的时候还没有车子,但倒是将地下停车位综合考虑了进去。“我早就留了一手,为了停车便当、舒适,一下子买了两个停车位。停车的时候就停在中间。”

有关部门:只看有没有车位不论车位大小

记者采访了房管、国土、规划等多个部门,均表示车位的大小、面积多少等没有国家标准,不在其管辖范围之内。其中,市建设局开发处的负责人表示,车位也是房屋的一部分,属于公建配套。目前针对商品房的综合验收只看有没有车位,车位的具体长宽尺寸并不在房屋验收范围内。

市建设局审图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商品房的设计审查中包括了对车位的审查,依据就是JGJ100-9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根据规范,一般家用的小型、微型汽车停在汽车库时汽车间最短横向距离不能低于0.6米,汽车与墙或护栏的最短距离是0.5米。垂直通车道方向的小型车最小停车带宽度是2.4米,也就是平行式前进停车的宽度。平行通车道方向的小型车最小停车位宽度也是2.4米,是垂直式停车方式下采用,而通车道最小宽度也要3米。不过,该负责人表示这项规范是在1998年实施的,当时的小型车也就是1.5米左右宽,但是现在不少家用车都“长胖”了,按照标准划出的车位就会显得比较挤显得不够人性化。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缩水”车位里少了二三米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2013-04-09 10:49:00
近日不断有市民向本报反映,称他们小区里划出了“奇葩”停车位,让人进出两难。“宽1.5米左右的通车道,怎么可能把车停进车位里呢?”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