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加速

来源:山西日报 2013-04-09 10:08:00

然而与这些不便相比较,交通是最大的压力。“虽然只有不到半小时的车程,但近乎常态的堵车,把好多的时间浪费在了路上。”因工作原因每天穿梭于太原晋中两地的王存生先生坦言:“30公里的车程,有时候要走两个小时,这还不说周末、节假日。省高校新校区今年投入使用,入住人数估计在20万人左右,到那时,太榆路的状况可想而知。”

“无论是通讯、交通,还是其他民生问题,归本溯源,体制问题还是制约太原晋中同城化发展的难点。”太原市社科院院长胡建林如此认为。“长期以来,太原和晋中的城市发展规划基本上都是立足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的,发展方向、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都有很强的自主性。在现有行政体制下要把两市的发展规划进行重新调整,使其按照同城化的要求实现相互对接甚至完全融合的难度非常大,势必会遭遇影响利益得失的体制性障碍。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中包含着许许多多的利益矛盾。目前,尽管太原和晋中在接壤部位的城市建设上已经有了许多共性的地方,但是要按照同城化的要求推进彼此的城市建设,尤其在交通、通讯、环保、文化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高水平的一体化发展,就要受到诸如财政投入等体制机制的严重制约。现代化城市管理也越来越呈现许多新的趋势,为了适应这些城市管理的现代变革,各个城市都已面临严峻考验,要在同城化的层面实现管理水平一体化的新发展难度就更大,其中管理体制和机制如何理顺就是一个绕不开的突出问题。”

1+1>2的破题

针对当前太原晋中同城化建设中存在的社会、经济、行政等方面的问题,省委政研室秘书处副处长李晓谦从国内外同城化的经验与模式得到这样的启示,即推进同城化发展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良好协调机制,明确产业定位和产业关联,有步骤地推进同城化,从而实现两个城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结合。所以,他认为当前首先要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树立以跨边界为基础的区域协作性公共管理理念。

积极推进体制创新,从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构建具有法律效力和绝对权威的组织机构,构建多元利益主体协同参与的组织网络体系,构建一体化的区域公共事务管理机构。积极推进机制的创新,从简单化到精细化转变,建立法制机制、利益协调机制、信息共享机制、绩效考核机制。积极推进方法的创新,从博采众长到掌握 “独门秘笈”,组建同城化发展基金、打造太原晋中共建区,建设物流港,依托省高校新校区、太榆科技创新城,提升区域优势,形成人才、科技集聚优势,将晋中建成太原乃至山西的“海淀区”。

采访中,太原师范学院城镇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郭文炯对太原晋中同城化发展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城化驱动力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双向驱动;同城化主体要以政府为主,以高效协调的管理机制为保障;同城化路径是统一规划、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重点突破。他认为项目是推进同城化的主要抓手。

目前,太原晋中应以城市功能协调互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城市竞争力为目标,按照先行先试、合作共赢、同城共建、错位发展、整体规划、循序渐进、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的思路,加强规划统筹,划定共建区,推进空间整合、产业协调;加强两市道路建设,在轨道交通、交通运营、交通管理方面进行对接,实现交通同网;加强生态建设;率先推进教育、科技、文化、旅游资源共享;推进制度创新,构建同城制度框架。

近期,要按照“先易后难,重点突破”的原则,建立协调机制,尽快健全同城化组织与机制;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同城,特别是率先推进教育、科技、文化、旅游资源共享,金融、电信等群众切实受益、得实惠快的领域的同城建设;要围绕山西高校新校区、太榆科技创新城、乌金山开发保护、太原汾东中心与南部新城建设等,在太榆科技创新城起步区的共建问题上、在高校新校区交通组织问题上、在城市功能对接和路网对接上、在两市生态建设和旅游合作上、在规划与建设管理协同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加速
来源:山西日报2013-04-09 10:08:00
今年3月,山西移动晋中分公司首次推出太原晋中“同城卡”,通讯终于成为继公共交通、广播电视有线网络等之后,太原晋中同城化发展过程中的又一个显著标识。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