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控制目标出台 厦门版细则如何落地成焦点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 2013-04-01 15:33:00

房价控制目标出台:涨幅不得跑赢居民收入,业内人士称只有“表态”还不够

楼市的发展跟很多因素相关,但每一次房产政策的出台,都会给楼市带来深远的影响。

2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楼市调控“国五条”,再次重申坚持执行以限购、限贷为核心的调控政策,坚决打击投资投机性购房,还在继2011年之后再次提出要求各地公布年度房价控制目标。3月1日,“国五条”细则发布,明确规定二手房交易个人所得税标准细化到转让所得的20%。

3月25日晚,广东版的落地细则出台;3月30日,北京、上海、重庆的地方细则均落地。3月30日晚,厦门市国土房产局公布今年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控制目标。一时间,厦门版细则何时出台,如何落地,成为楼市焦点。

A

厦门今年房价控制目标

涨幅低于居民收入增幅

厦门市国土房产局3月30日晚公布经厦门市政府同意的厦门市今年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即:以统计部门发布的价格统计指标为依据,厦门市2013年年度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指数同比涨幅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幅度。

据了解,2011年1月的新“国八条”,首次提出2011年各城市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目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合理确定本地区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随着市场降温,2012年中央没有要求各地制定目标。2013年根据房地产调控需要,中央重新要求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除拉萨外),要按照保持房价基本稳定的原则,制定本地区年度新建商品住房(不含保障性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并于一季度向社会公布。

据介绍,本次目标与2011年目标有两点不同:一是上次目标为新建住宅,本次目标为新建商品住房(不含保障性住房);二是上次目标是与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比较,本次目标是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幅度比较,要扣除CPI上涨因素,且比较直观,便于理解。

厦门市国土房产局表示,厦门市将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各项政策,严格执行限购限贷政策、税收政策和差别化信贷政策,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及用地供应,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建设,健全房地产市场运行和监管机制,保持房价基本稳定,确保完成2013年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控制目标。

b

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导向

具体还得看厦门版细则

对于厦门公布的今年房价控制目标,业内人士认为,这项通知只是一项宏观层面的目标和政策导向,具体还有待厦门版具体细则的出台,但是厦门控制房价上涨的压力大于其他城市。

集美大学房地产发展研究所所长李友华认为,厦门的房价走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政策、货币发行量、土地供应及城市化进程等。总体上看,厦门市提出的房价控制目标是在稳定房价的前提下略有增长,从厦门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来分析,这个目标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这项通知主要是定一个调控的目标和方向。涨幅低于居民收入增幅,就是让大家不要去投机房地产。现在无论是业界还是老百姓,关心的还是厦门版细则何时出台。”厦门均和房地产评估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崎表示。

世联地产福建区域总经理焦安平则认为,通知只是“表态”,关键还得看厦门版细则落地的内容和执行力度。“每个项目的房价涨幅涉及多种因素,不能一概而论。厦门是否将继续严格控制限购限贷,执行力度又将如何界定?这些都是细则落地后的重要内容。”焦安平称,厦门控制房价反弹的压力大于其他城市,地方新政细则或将相对严厉。

有网友表示,厦门版本的细则估计会对外地购房者“下手”,新政后外地人在厦门买不了房。还有小道消息称,厦门版细则将提高外地人厦门购房门槛,将由过去的“必须在厦门交税满一年才能买一套”改为“在厦交满两年社医保方具备购房资格”。

■背景

房产新政频出楼市高烧未退

2006年楼面地价不断破记录

2005年,国家出台了国八条、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及税收等多项政策。厦门楼市成交低迷。2006年央行加息拉开调控的序幕,国六条、九部委新政的出台使地产市场一度低迷。购房者放缓了看房、买房的步伐,厦门楼市冷清。

2006年值得一提的是地价不继创新高。一次接一次的土地拍卖,住宅楼面地价不断破记录。2006年4月8日的土地拍卖会,源昌集团以7100元/平方米的楼面地价拍得原帆布厂地块,一举刷新国贸拍得五缘湾片区一地块5468元/平方米的楼面地价记录。11月15日的土地拍卖会上,五缘湾两地块分别拍出了7250元/平方米和7433元/平方米。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五缘湾楼面地价每平方米上涨了2000多元。

2007年住宅均价首次破万元

2007年,对于中国房地产来说是特殊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出台,货币金融政策的调控更占据主导地位。其中针对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差异化的房贷利率与首付政策,对厦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007年,厦门全市住宅成交均价9300元/平方米,同2006年相比,同比涨幅42%。2007年上半年房价一路上扬,其中,6月份厦门全市住宅均价首次突破万元大关。

2008年成交均价涨幅放缓

受2007年以来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以及总体经济形势不景气的影响,2008年,厦门楼市急转直下,成交持续低迷、房价不断探底、土地近半流拍、退房风潮时起。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厦门全市新建商品房共成交14333套,总成交面积205.53万平方米,总成交金额约148亿元。相比2007年,总成交面积同比下跌47%,总成交金额同比下跌59%。其中,住宅成交面积同比下跌65%,总成交金额同比下跌65%。

2008年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仍旧保持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明显放缓,3.6%的涨幅环比大跌91.2%。全年成交均价呈不规律状持续下调,1月11763元/平方米成为全年单月均价的最高点,9月8206元/平方米则来到历史新低。

2009年房价从冰点走向沸点

2008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国内出口和投资的实际增速下滑,经济增长出现回落。为此,我国实行积极财政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房地产被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工具,得以扶持。

2008年的救市政策对市场的拉动作用突出体现在2009年:由于税费减免、降息等政策大大减少了交易成本,2009年厦门商品房成交477万平方米,再创历史新高;商品住宅406万平方米,对比2008年同期增长290%。

2009年厦门全市住宅销售均价最低点6168元/平方米出现在2月份,之后楼市迅速从冰点走向沸点。年末对比年初,岛内商品住宅均价上涨了59%;岛外商品住宅上涨了92%。当年10月,厦门房价最高达到1.3万元/平方米。

2011年开发商纷纷出招降价

由于2009年楼市疯狂,2010年,国家相继出台限购令、禁购令、首付比例提高、第三套限贷等政策,厦门商品房销售量得到一定的抑制,而潜在需求仍然强劲。2010年全市商品房供应面积330万平方米,销售面积350万平方米,对比2009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27%。异地购房客户一直是厦门购房客户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异地购房门槛提高影响,在2010年二次调控中,省内异地购房比例大幅度下降,降至28%,对比新政前的35%,下降了7个百分点。

2011年以限购为代表的楼市调控政策不断加码,厦门大多数开发商前三季度的业绩都出现下滑,有的甚至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在支撑大半年之后纷纷拿出降价招数,回笼资金以求自保。

2012年高端楼盘单价破3万

2012年,厦门公积金政策进行了两次调整,虽然公积金政策的调整对整体房价的变动影响不大,但给很多刚需购房者带来了便利。此外,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对于厦门楼市而言,可缓解部分开发商的资金压力。

去年3月,位于厦港片区的世茂海峡大厦?天玺推售,以约3.8万元的均价刷新了厦门楼市的价格记录。岛内除了老市区这几个楼盘外,位于湖边水库、观音山以及五缘湾片区的东部也高端住宅林立,不少一手住宅基本都在3万元出头的价位。

纵观2012年,厦门房地产市场走过了一个“前低后高”的路线图:年初,成交量跌入谷底;三四月份,快速回暖;六七月份出现千人抢房的场面,去年6月厦门住宅成交量突破5000套大关,再次刷新厦门楼市最高成交量;年尾则出现了“找关系买房”的现象。

(文章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房价控制目标出台 厦门版细则如何落地成焦点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2013-04-01 15:33:00
集美大学房地产发展研究所所长李友华认为,厦门的房价走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政策、货币发行量、土地供应及城市化进程等。去年3月,位于厦港片区的世茂海峡大厦・天玺推售,以约3.8万元的均价刷新了厦门楼市的价格记录。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