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收紧单身限购各地“国五条”细则落地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3-04-01 14:43:00

张大伟:对,这个是明显的,也不能算是漏洞,因为这个是民政系统的事儿,这个涉及到个人道德的问题。另外,如果你这么做,肯定也有一些风险,另外最后你有可能做不了贷款。

而各方最为关注的20%的个人所得税的问题。北京市的规定是,对3月31日以后完成网上签约的二手房交易,通过税收征管、房屋登记等信息系统能核实房屋原值的,依法严格按转让住房所得的20%计征个人所得税。

陈志:对于3月31日以后完成网签的二手房交易,对于不能核实房屋原值的,依法按照核定征收方式计征个人所得税。与此同时,为支持和保护自住、改善型需求,对个人转让自用5年以上家庭唯一生活用房的,继续实施免征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

上海在个税方面的规定与之大同小异。记者注意到,对于无法确定原值的房产,按照核定计征方式征收个税,也就是按房款的1%到3%征收。如果能把自己房子"打扮成"这种没有原值的房子,政策还是留下了巨大的回转空间。张大伟表示,最后还是要看实际操作了:

张大伟:他这个话的确是有一点儿含糊,当然这个还要看最后的执行。说白了,现在的交易房产有两种,一种是从来没有交易过的已购公房,这个确实查不到原值。另外一种是交易过的公房或者新建商品房,之前有确确实实的交易额的,可以查到原值的。所以不能查到原值的房,按照正常来说,只有一部分就是从来没有交易过的公房,也就是说大概房龄现在已经超过15年的。

在北京和上海的细则中,都提到了差别化信贷政策,上海的规定是,严禁发放第三套及以上购房贷款,适时调整第二套住房贷款的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与上海含混的表态不同,北京市明确表示,要进一步提高第二套住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北京市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会长李文杰认为现在的信贷政策已是收的很紧。

李文杰:目前市场上对于二套住房的购房信贷是首付六成,和差不多上浮15%的利率。这一次其实提到进一步提高门槛,但没有说清具体数字。外界一般传可能会达到七成首付和20%的上浮,我认为这个变动很小,现在已经收到的很紧了。

而2013年房价调控目标,北京市的规定是,"全市新建商品住房价格与2012年价格相比保持稳定,进一步降低自住型、改善型商品住房的价格,逐步将其纳入限价房序列管理。"上海的表述更是耐人寻味,81个字,一个意思,基本稳定,而稳定的标准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这与2011年时被网友戏称"涨价目标"如出一辙。一线城市细则出台,对二三线城市影响,已经显现。在郑州、济南等地房地产交易大厅,到处是等待办业务的市民。说起给房子过户的紧张程度,一些排队者一脸无奈。

市民:早上三、四点都来排号。

记者:他们大部分都是来办过户手续还是?

市民:过户、买卖。

市民:昨天晚上没回去的都有,搁这儿一夜。今天上午在外边,挤得特别狠。进都进不来。

郑州一位房产中介告诉记者,二手房交易前几天出现短暂的冷清,近日广东出台细则后,一些市民担心马上也会出台细则,就赶时间来过户交易。

中介:买房的多,卖房的也多。都想在这个“国五条”出台之前过户,市场很火爆。

虽然出台细则的城市仅在少数,但不少买房者已经有了"选择",他们表示,如果出台细则,将更多地会选择购买新房。

买房者:反正就是有二套房要买的话,主要20%的个税。现在房主都不愿意掏,是买房的人拿。

买房者:应该就是二套房个人所得税征收的20%,要不然不会赶这个时候来办这个。

记者:那征收20%您能接受么?

买房者:我想我应该会考虑买新房。

可以预见,随着北京、上海、广东细则落地,在摸清了方向后,各地方轰轰烈烈的细则落地潮会会随之而来。但是房价是否会应声而落呢,大部分市场分析人士并不这样认为。细则的执行情况如何,调控的时间、力度有多大都会影响最后的结果,而房产税等长效机制推进的速度也将影响房地产市场走势!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贷款收紧单身限购各地“国五条”细则落地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3-04-01 14:43:00
今年2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五项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措施,也就是俗称的"国五条"。其中明确各地二手房交易将按房价的20%征收税费,但并未公布实施细则和时间。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