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细则深圳无惊喜 京沪离异者成调控靶子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3-04-01 09:35:00

国家规定的地方“国五条”细则大限已至。昨日及前日各大备受瞩目的城市细则陆续出炉。其中,深圳细则紧跟“粤五条”,强调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执行,惊喜有限。北京、上海细则细化不少,京籍单身人士二套房“限购”,二套房贷首付款比例提高。对于粤版细则未明确化的20%个税征收问题,北京采取差别征收方式,对五年以上唯一住房免征个税;沪版细则对第三套住房停贷,要求强化异地、离异等借款人的资格审核。

深圳“无惊喜”

昨晚深圳“国五条”细则一出台,守候多时的业内关注人士直呼跟“粤五条”差异不大,惊喜有限。

“深圳国五条细则紧跟粤五条精神,主要强调稳定房价”,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理事吴新坚昨日告诉南都记者,深圳房价控制目标还是可以实现的,“毕竟此前深圳国土委已经出台了房价环比‘零增长’的行政调控要求,严格把守价格关。”

合富置业市场经理梁燕明告诉南都记者,房地产交易市场在3月底已经渐渐平静,“很多购房需求在3月中旬已经集中释放,这个时候末班车已经赶不及了,交易逐步下降。潜在购房者想买的已经提早出手。”

单身、离异者成调控靶子?

京沪国五条细则落地,京籍成年单身限人士购一套房,上调二套房首付比例。无独有偶,上海细则中也指出将强化对离异等借款人的购房贷款资格审查,并严禁三套房贷。渝版细则也对三套房贷款进行了限制。不难发现,前述举措的出台或是锁定近期相关媒体频繁曝出的离婚买房现象。

中原地产北京市场总监张大伟表示,京细则堪称最全面力度最大,从政府监管、金融政策、交易税费、土地交易、房源供应等多方面全面出台系列有力政策,“叠加最近执行的公积金等信贷政策收紧,量变到质变的调控效应会明显出现。”

随着市场回暖,2012年底以来,北京购房热情持续上扬。在刚需和改善需求主导下,投资意愿也随房价上涨预期而有所增强。链家地产副总裁林倩指出,单身人士限购一套住房,能够很好地避免投资性需求入市。“但对于大部分改善性需求来说,二套房首付提高,换房成本再度高企,需求难免被抑制。”

经济评论家叶檀则表示,上海细则中对限购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贷款方面,其中特别指出对离异购房者的贷款资格审查。她预计,楼市交易量较大受到影响,有明显下降。

南都记者联系采访了多位即将步入社会的京籍大学生和初入社会人士,对单身人士的限购令,多数表示“没差别,一套都买不起,更别提第二套了。”

20%个税问题最纠结

早前出台的广东版细则,在20%个税征收上的模糊化处理遭多方质疑,上海、重庆细则中的个税问题也未显“饱满”。

京版国五条细则对个人转让住房按规定应征收的个人所得税,通过税收征管、房屋登记等信息系统,能核实房屋原值的,严格按照个人转让住房所得的20%计征。不能核实房屋原值的,按照核定征收方式计征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率是1%,按照交易额全额的1%征税。此外,五年以上唯一住房免征个税。而上海、重庆版细则则与广东版相仿,采取“严格按照”字样,未提及是否差别征收。

链家地产测算显示,北京约六成购房需求将受到影响。2012年以来,改善性需求占比约为45%,其中至少八成为买一卖一的置换需求,也就是说有36%为业主的唯一住房,再除去少部分不满5年的房源,预计二手住宅市场中将有60%左右的需求受到税费调整影响。

相较北京细则的细化,上海细则在该问题上延续粤版细则的不足。在汉宇地产市场研究部经理付伟看来,沪版细则很多内容是原政策的重申,“应该不是最终的细则。”付伟对于沪版细则的失望溢于言表,“关于二手房的问题,征收20%的个税,怎么征?哪些房源需要征?哪些房源不需要征?没有明确的界定。”

广东省房协专委会委员、中山大学税收与理财研究中心主任杨卫华则向南都记者表示,“指望以个税征收抑制房价是不现实的。”杨卫华认为,媒体过多夸大20%个税的严重性,他认为个税政策的核心在于能够调节贫富差距,而非调控房价,应正确看待税收。(来源:南方都市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楼市细则深圳无惊喜 京沪离异者成调控靶子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3-04-01 09:35:00
深圳细则紧跟“粤五条”,强调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执行,惊喜有限。北京、上海细则细化不少,京籍单身人士二套房“限购”,二套房贷首付款比例提高。对于粤版细则未明确化的20%个税征收问题,北京采取差别征收方式,对五年以上唯一住房免征个税;沪版细则对第三套住房停贷,要求强化异地、离异等借款人的资格审核。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