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古建筑:年迈失修亟待抢救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3-03-28 14:55:00

文保单位:陶公馆

地址:河堤一街37号

特征:欧式建筑风格私人旧官邸

现状:建筑保存完好待维修

文保单位:黄氏家族民居

地址:中尧南路东三里88号

特征:素有“72家房客”之称,整体保存完整的清代古民宅

现状:古建群落庞大,家族后人无财力修缮,部分厢房属危房

目前,南宁市共有文物保护点14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152处,文保单位中大部分为古建筑。这些文保单位的现状如何?日前,记者走访调查了市区内几处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发现这些文保单位“老屋尚在,只是朱颜改”,年迈失修成为它们生存的最大“通病”。

住在植物路的居民都知道,巷子里藏有一处漂亮的小洋房,外观是典型的欧式风格建筑。尽管历经半个世纪,这座小洋楼保存尚好。衰败的它,目前正苦熬着等待维修。此处文保单位名为“陶公馆”,是民国年间广西人陶绍勤从德国留学回来担任国民党政府广西矿物局局长时建造的。该建筑融中国与西欧建筑风格于一体,是目前南宁市私有住宅中西结合的唯一建筑群。2002年被定为市级保护文物。

不过,对于该建筑的保护,只是避免了其被拆除的命运。由于常年得不到好的维护和修缮,这处私人官邸已没有了昔日光彩,成为一座被旧城包围的老旧房子。记者探访时,宅子的大门紧闭着,但回廊里晾晒有衣物。附近居民告诉记者,“这处是文物保护单位,不经同意不能乱拆”,里面住着的是陶家的后人。

在江北大道一段,有一处2001年公布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黄氏家族民居”。这座老宅共有大小房间118个,占地四排六番九进,面积约3300平方米,坐西北向东南,是南宁市清代建筑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古民居。

顺着步行道边上的台阶,即可走到老宅大门前。步入宅内,只见墙体开裂、门窗缺失严重,还有杂乱的电线横拉过各处屋檐。尽管老屋有些破残,但屋中神厅、道厅、花厅、厨房等一应俱全。整个建筑群所用青砖青瓦和梁木依旧坚固结实,屋檐和墙壁上的龙凤花鸟雕刻和绘画仍明晰可辨,地下水道、青砖地板等大都完好无损。

一位住在附近的老人告诉记者,这些年来,只有当一群群年轻人拿着照相机来拍照时老房子才会热闹起来。“只是,这座老屋已有300多年历史,不知道还能在风雨中支撑多久”。

津头街小巷里有一座著名的古建筑,一块显眼的牌子“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雷沛鸿故居”镶嵌在青灰色的墙上。整个建筑坐南朝北,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四进三井的民居式建筑,为抬梁式硬山顶砖木结构,青砖青瓦清水墙,总建筑面积520平方米。

站在这座古建筑前,记者的第一印象就是“乱”,与其身份格格不入:屋檐下密密麻麻的电线横七竖八,窗户缺失,边上的大门挂满了各种电表;推开大门,院内杂物、电单车、自行车挤满过道;各厢房内光线昏暗,居住者都是外来务工人员。

“老屋尚在,只是朱颜改。”住在附近的梁阿姨担忧地表示,雷家老屋已经出租多年,街坊邻居都担心再不修缮,这宅子不知还能经得起多长时间的雨水冲刷。

文保单位保护究竟难在哪?

许多市民并不知道,一座古建筑、一处旧时遗迹,一旦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就表明其已经得到了保护。然而,现在的文物保护单位面临着保护对象没有得到很好管理的问题,这也是摆在文物行政主管部门面前的一大难题。

提及文物管理,势必会引出文物保护经费的问题。近几年来,市行政文物管理部门每年得到文物保护经费60万元。那么,按照文物法“修旧如旧”的修缮文物原则,60万元能修缮的文物有多少?据了解,2012年,位于刘圩镇的文保单位——斑峰书院被列入修缮议程,根据广西文物考古研究现场勘察作出的修缮方案,经费预算是90万元。可见,作为南宁市全年的文物保护修缮经费,60万元能发挥的作用小之又小。

经费有限,但保护问题还是要解决,怎么办?于是,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不得不对每年城区、县区上报待维修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取舍”,依次对南宁范围内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遴选,对最迫切需要保护修缮的文保单位进行抢救性修缮保护。这就不难算出,一年能维修的文保单位究竟有几处。

除了经费少,南宁市古建筑文保单位难维修还有另一个原因——多数古建筑产权拥有者是古建后人。例如记者走访调查的陶公馆、黄氏家族民居及雷沛鸿故居,它们的产权都落在民间,一般都是其后人继承。按照我国文物法“谁使用,谁维修”的规定,这些古建筑的后人就有义务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和修缮。然而,这些产权者大多无力承担如此庞大的修缮经费,从而导致这些文保单位陷入年久失修的窘境。

保护文物,我们可以怎么做?

市民、文物专家给出了不少建议和良策

老旧的大门、斑驳的外墙、破损的砖瓦……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宁市文保单位古建筑和古遗迹日渐成为城市里的危旧建筑,安全隐患和自然损毁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对它们的修缮、维护势在必行。那么,对于保护文物,我们该怎么做?连日来,记者多方采访收集到了不少建议和良策。

市民声音

建议1:设立群众性文物保护组织

背景南宁市的文博事业起步较晚、基础较差,在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及经费投入方面比较薄弱。同时,市文化新闻出版局文物科负责全市的文物管理工作,人员配备少,也没有专门的文物执法队伍,要监督市区内近140处文物点,监督力量稍显薄弱。

市民声音每位市民都是这个美丽城市的一员,文物点又散布在“自家门口”,可以考虑与社区协商成立一个民间群众性文物保护组织的巡查队,按照季度巡查所在社区的文物点和文物保护单位,这样可以及时发现一些文物点受到危害的现象。文物行政部门应当对民间群众性文物保护组织的活动给予指导和支持,如告知市民在日常巡查中要注意观察哪些问题会危及文物安全等。

建议2:建立专题类陈列馆博物馆

背景一座老房子,不论庭院深几许,房子里发生过的人和事往往是后人津津乐道的谈资。在市区内,有故事的老房子不少,如今它们的身份已是文物保护单位,传承留下的不应该只是一座空房子。

市民声音可以考虑把有故事的老房子按照其历史特征建立一些专题类的历史文化陈列馆或博物馆,既可有效保护文物,又能让南宁多一处文化景点。例如,黄氏家族民居修缮后,可以打造成为南宁市民俗博物馆,展示南宁市居民生活百年变迁的文化,还可以向市民征集散落在民间的老物件等,利用民居大院里的厢房布置陈列,甚至还可以还原旧时南宁居民的一些重要生活场景,如婚嫁、节庆、赶圩、走亲等内容,向大家展示变迁中发展繁荣的南宁人的生活。

专家看法

模式1:依托民间力量出资修缮

背景在邕江大桥桥头北面,沿江有一处南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邕宁电报局旧址”。该处旧址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在不改变建筑历史原貌的原则下进行全面修缮,成为广西首个通信行业博物馆——广西电信博物馆。该旧址不仅有了新生命,还有了新“管家”。

文物专家黄胜敏修缮文物要花费许多财力,不能单靠政府财政,建议依靠一些民间力量来完成这项复杂的文化历史保护工程。如,引导有能力的企业、单位、个人提供财力支持,由有文物修缮资质的机构或单位对修缮保护方案进行论证和施工,既可使文保单位日常维护和修缮得到财力保证,又有利于对企业使用利用文物进行监督和管理。“邕宁电报局旧址”尝试由广西电信出资修缮,就是一个范例。

模式2:以商养文,以文促商

背景在国内一线城市,文物部门本着“保护、开放、利用”的原则走出一条“以商养文,以文促商”之路的成功案例有不少。武汉政府与商家联合打造的一条百年老街——汉街,就是利用原有民国风格和欧式古建筑,对整条街进行包装将其打造成一个集商业、文化、旅游于一体的新景点。

文物工作者蒲晓东在广西,“以商养文”的案例并不多见,这个问题一直是业内探讨的热点话题。其实,在不改变文物历史原貌的情况下,根据文物特性进行适当开发也是具有可行性的。不过,利用文物进行经营性活动的内容与规模,应当与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化属性和承载力相适应,切不可过度开发和利用。因此,如何“以商养文”很值得探讨。

相关链接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迁移、迁除不可移动文物,需要在文物保护范围和控制地带建设施工的,必须按规定办理行政审批手续。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制定实施条例规定,未取得相应等级的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擅自承担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迁移、重建工程的,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南宁古建筑:年迈失修亟待抢救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3-03-28 14:55:00
目前,南宁市共有文物保护点14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152处,文保单位中大部分为古建筑。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