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式降房价法”出炉

来源:大河网 2013-03-27 16:44:00

第三套房按原值1%征房产税

房价调控十年,问题热议不断。伴随着新出台的“国五条”细则和“个税20%”新政所引发的又一轮社会时评热潮,近日,潘石屹的微博爆料出一个“一招可立降房价”的段子,引发众多网友和专家围观评论。

3月14日,潘石屹发表微博称:昨天一朋友说我,“你有本事出一招让房价马上降下来?”我说,“我没有本事,但国家领导人宣布,各地各部门做好准备,2014年1月1日起全国每户第三套以上所有住房,收原值1%的房产税。明天房价马上降。”此外,他不忘加上两个前提条件:在人大没有收回税权前;同时,免收二手房交易的所有税收。此微博一出,网友众说纷纭,专家莫衷一是。该法被调侃为“潘石屹式降房价法”。

支持者

一针见血,囤房者持有成本大增

对于“潘石屹式降房价法”,很多网友认为这个观点一针见血,如果真正实现,那么房价高攀的情况将很快改观。网友“小灰灰灰灰不是小灰灰”直接评论,“高见哪!第二或第三套以上的住房按阶梯状收取房产税,房子越多,赋税就越高,这样越来越多的人就会抛售手上空出的房屋。”网友“江城三友之悠闲”的观点落脚操作性方面:“第三套以上按原值收税,好操作!投资囤房者持有成本大增,抛房释放大量房源满足刚需,市场逐渐平稳!”

日前由“个税20%”新政所引发的二手房交易潮,网友“magicfish007”认为可行,因为“实践已经证明了二手房交易所得征收20%的所得税正式实施前带来了一阵二手房的抛售潮”。也有网友由此联系到房产税的出台方面,网友“个性星哥”评论:“其实,大家都知道,房产税国家暂时还未决定使用,因为社会需要一定时间去消化、理解政策,需要产业的及时转型,也需要积累社会的共识。如果,近期的调控达不到预期,那房产税的出台就是不可避免了。”

反对者

感觉问题不少,催生离婚潮

在该微博的评论中,也有相当一部分网友对该方法存在质疑态度。“小潘出的这个主意解决不了政府目前的燃眉之急。”网友“只读高阳”观点鲜明,“既然这样了,还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宣布由政府临时收回监管60年,有异议的请先到纪委或反贪局申诉,超出15天不申诉的,即视为完全同意!”网友“albert23”也评论:“1%没用的,免征度要合理,过了就是重税,而且要累进制,套数越多越高。”

评论中,有不少网友对此表现出悲观低迷的态度,网友“求同存异8888”认为:“政策的制定者是利益的既得者,如果没有强大的压力,要他们放弃既得的利益是不可能的。所以连底层老百姓都知道的有效办法,却从来没有人在官方场合提出!每次提出的一些政策,最后跟出发点都是背道而驰。”网友“Hi闵晨希”评论说:“停止给第三套房的购房者办理过户和对已持有的第三套房征重税,是解决房价过高的最有效手段。但拥有多套房的官员肯定会反对。”

也有一些网友认为此举会引发“离婚并发症”。

专家支招

任志强:“土地私有才行”

对于“潘石屹式降房价法”,华远“大炮”任志强微博表示:“土地私有才行。”

值得一提的是,网友中也不乏“专家式人物”,网友“21世纪节能专家”建议:“一、市民提供连续3年养老、医疗保险,可申请30平方米左右保障房一套,满足1~2人基本生活;二、结婚可申请购买50平方米左右经适房(须交还保障房),经适房可满足3口人基本生活,这样房价一定会降。”网友“农民工牌手”很有见地:“可以有上中下三招,上策:土地私有,容许人民自己购地盖房,同时大量建设公租房;中策:从第二套房开始按当前市值收1%的房产税;下策:从第二套房开始不予信贷,必须百分百全款购房并征收高额消费税。”

对于“潘石屹式降房价法”,中原地产项目总经理黄韬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政府要抑制房价和疏导投资,双管齐下,效果更明显。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潘石屹式降房价法”出炉
来源:大河网2013-03-27 16:44:00
房价调控十年,问题热议不断。伴随着新出台的“国五条”细则和“个税20%”新政所引发的又一轮社会时评热潮,近日,潘石屹的微博爆料出一个“一招可立降房价”的段子,引发众多网友和专家围观评论。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