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上涨压力增加 绿地张玉良:需破解供需矛盾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3-03-26 09:56:00

日前,上海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表示,“供需失衡”是制约房地产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性问题和核心矛盾。

中新网3月25日 “‘供需失衡’是制约房地产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性问题和核心矛盾,应从‘供应’和‘需求’两端同步加以解决,并着力在增加供应上下功夫。” 近日,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玉良在谈到楼市发展建议时如是说。另外,张玉良认为,在推进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房地产市场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预期增强

据中新网房产频道了解,自去年底至今年年初以来,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商品房成交量大幅增加,成交价格上涨压力不断加大,房价上涨预期不断增强。为此,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玉良指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来自多方面,比如,国内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断攀升的土地价格,以及各类开发成本的上升,但造成当前存在问题的核心原因是市场的供需矛盾。

张玉良说,“这是我国所处的特定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所决定的。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阶段,对住房的需求和供应之间的矛盾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存在。因此,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必须从破解供需矛盾这一核心问题入手。”

近日,中央陆续出台了楼市新“国五条”及其政策细则,各地的政策细则也将于3月底陆续出台。本次调控与之前的调控相比,具有哪些新的特点?张玉良认为,新政除继续沿用限购、限贷等手段外,还提出征收二手房交易环节20%的所得税、扩大房产税试点范围等税收新政,调控手段更加系统精准。同时,在继续使用限购、限贷、限价等行政手段的同时,更加强调通过税收、信贷等经济手段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另外,新政强调从住房的需求和供应两端同时展开调控,既合理引导需求,更强调增加市场供应调控新政出台及时且切中要害,可以预见,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

张玉良表示,调控的目标是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而不单是调控房价。同时,对房价的调控也应重“相对回归”轻“绝对回归”,应从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和推动房价回落转变为,使房价增长与购房人群可支配收入增长保持同步,使房价与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匹配。

张玉良:控制房价要优化市场"供应"和"需求"

然而,中国房地产市场能否冲破当前存在的各类问题,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张玉良认为,在不断完善调控的内容和手段的同时,还要不断优化市场"供应"和"需求"两个结构。

在解读楼市供需问题时,张玉良强调,“供需失衡”是制约房地产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性问题和核心矛盾,应从供应和需求两端同步加以解决,并着力在增加供应上下功夫。一是形成合理的供应结构。坚持商品房保障房两个供应体系,在商品房体系中,则应形成中小户型为主的供应结构。二是要引导合理住房需求,抑制超前消费等不合理需求及投机投资需求,形成以首套房及合理改善型需求为主的需求结构。

目前,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人口集聚度过高,也造成了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失衡。为此,张玉良认为要注重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布局和城市人口布局。同时,在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对涉及房地产的税收进行仔细梳理和通盘考虑,实施一揽子的税制改革,切实减轻税负,降低购房成本。

不过,在新一届政府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促消费扩内需”的背景下,中国房地产市场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张玉良看好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房地产市场前景,坦言“新型城镇化不是房地产化。但新型城镇化离不开房地产这个载体和支撑,”

张玉良认为,新型城镇化将产生庞大的住房需求,这将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同时将对住宅之外的产业地产及商业、办公、生产、生活等现代服务业综合体带来庞大的需求。

住房需求的增加为各大房企带来的机遇。据了解,作为世界企业500强的绿地集团已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力争到2015年成为一家国际知名、具有世界级规模、品牌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实现业务经营收入超过5000亿元,并跻身世界企业200强。(中新网)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房价上涨压力增加 绿地张玉良:需破解供需矛盾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3-03-26 09:56:00
日前,上海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表示,“供需失衡”是制约房地产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性问题和核心矛盾。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