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制晚报》报道,本市3月份以来没有一宗住宅用地成交,与2月份集中成交18宗住宅用地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全国3月份大型房企住宅土地拿地的成交总额仅130.57亿元,开发商拿地趋于谨慎。
北京(楼盘)月内无住宅用地成交
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信息显示,截至今天,3月份本市仅成交了两宗工业用地。
而2月份本市集中成交的地块中,有18宗为住宅用地。尤其是2月28日,本市集中成交13宗经营性用地,其中居住用地12宗,商业用地1宗,分布在朝阳、大兴、房山、顺义、密云、平谷6区,总土地面积约147公顷,建筑规模约157万平方米,总成交价款约107亿元。
业内认为,除与2月份土地集中成交有关外,新“国五条”出台后,北京的实施细则尚未发布,无论是地方政府“卖地”还是开发商“拿地”就显现出谨慎和观望。
国内 大型房企拿地趋谨慎
从全国来看,3月数据也显示出房企拿地趋谨慎,全国大型房企的住宅土地成交累计总额仅130.57亿元。
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3月来,在12家标杆房企中,仅融创于16日以总价90.19亿元收购了一宗位于上海(楼盘)的商住地块,其他房企则未现之前大规模拿地现象。特别是万科等企业的拿地行为明显趋紧。
新“国五条”出台后,开发商也“发声”表示,今年拿地劲头将不会向去年“看齐”。
15日,龙湖地产董事长吴亚军表示,只有发现好的地块,且地价又合理,才会出手拿地。而今年的购地策略,将不会如去年般进取,因目前土地储备已足够集团6至7年发展。
房企或将“以价换量”
中原地产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新“国五条”提出的限购范围扩大、执行从紧;二手房转让征收20%所得税;部分城市提高二套房的首付比例和利率,这三条政策必将在短期内抑制房地产市场的需求。
同时,房企开发和拿地的热情也将减弱,部分标杆房企或将率先采用“以价换量”的措施,以提升市场份额,但短期内不会有大幅的价格下调。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