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所有人都能住有所居?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也是政府一直以来孜孜探索的民生课题。新“国五条”细则出台以后,一石激起千层浪:重挫地产股、引爆二手房市场、忙坏了房产交易厅,甚至催化了离婚率,等等。如此重量级的调控政策,触动购房者和房产商的敏感神经以及激起的市场反应可见一斑。因此,为恢复和稳定房地产市场的秩序,官方及时对新政进行权威解读就显得尤为必要,而住建部的闪烁其词只会加剧房地产市场的不安。
其实,任何新政的实施和推进过程,不仅包括职能部门依照具体条例和规定照章办事,及时地针对新政进行解读和评价同样是应有之义。这种针对新政解读性的信息发布,有助于加深公众和执行部门对新政的理解和认同,从而减少政策在执行和实施过程中遭遇的障碍。
终于,住建部长被逼得没辙开了金口:先说“国五条”刚出台不久,要先看看市场的反应再说,而后又说政策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而这种含糊其辞、似是而非的表达其实更加让公众摸不着头脑。
在公众的印象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国五条”,必然经过了科学的论证和决策程序,势必已有相对的把握和预判。虽然“先看看市场反应”的政策试水理所应当,但基于科学决策的新政符合市场逻辑也是不言而喻,那么,住建部开诚布公地解读和评价新政又有何不可呢?尤其是住建部长提到“政策不可能让十三亿人都满意,只能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符合长远利益”,那就更应该解释清楚新政出台以后,可能让哪些人满意?可能损害哪些人的利益?又如何符合长远利益?这些问题都亟待住建部有所交代。
其实,在新“国五条”出台的前后,都引发了房地产市场的激烈反应,而这这些震荡的部分原因要归结于信息的阻塞和公众对新政各种版本的解读。原本正在召开的两会是住建部以及代表委员解读新政、吸纳民意、以及透过媒体发布信息的重要契机,而住建部躲躲闪闪的态度显然已经令公众失望,更没有充分利用好两会的平台和机会推进新“国五条”的顺畅实施。(作者:余燕明)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