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新“国五条” 房价越调越高?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3-03-07 16:21:00

3月1日,国家针对触底反弹的房地产市场密集出台了“新国五条”以及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调控政策,包括“扩大房产税试点”、“对二手房交易征收20%所得税”、“制定并公布年度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控制目标”、“继续严格执行商品住房限购”、“进一步提高第二套住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等。

该事件经新华社报道后,在全国两会上引起了极大关注。出席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们聚焦该话题,但观点不一。有代表认为这次“调控只是控制了工薪阶层的改善性需求”,也有代表认为,“对二手房交易征收20%所得税能遏制炒房 。”

从2003年的“18号文”开始,10年来,国务院先后9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房地产市场调控。但10年来,房价却是一路走高。这次调控,会不会让房价更高呢?

正方

贾康:20%交易税能遏制炒房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财经专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20%交易税的政策会让炒房的行为受到遏制。“20%的交易税,是过去就用过的一个手段,只不过这次又重申了,但留下一个悬念,以前的一些简便征收办法,还能不能继续?”贾康举例,北京(楼盘)遇到的问题是怎么核清买房和售房价格,差价总是扯不清楚,干脆用简便方法,1.5%就算完税,有的地方是1%算完税,“现在大家担心的是不按1%或1.5%征收,差价真正认真起来,很多人就没法买了,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最大可能是增加的部分是由买方承担, 二手房市场就会受到压制。而且,真正的改善型需求会被遏制,刚性需求会涌入一手房,造成一些假象,抬高一手房市场房价。“因此副作用也明显。”

房产税降房价有作用

对于房产税是否能降低房价,贾康表示,从远景上看,地产税肯定会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开征,并采用渐进式的方法。他认为,最笼统的方法是,第一套房不收房产税,第二套房即使收税也低一点。不能说有多套房的房主来源都不对,要容忍第一套面积比较大。如果不能像重庆(楼盘)那样对花园洋房征税,那么就考虑,在调节高端房源的税收时模糊一点,减少改革的阻力。

包括任志强在内的不少房地产商人都表示,美国和日本的经验证明,地产税效果不大,因为征税后房价继续上涨。

贾康并不同意,“规范的经济分析是,多了这个变量后,应该和没有变量的情况对比。”

反方

贺优琳:调控只是控制改善性需求

对于国家频繁出台的房价调控政策,全国人大代表贺优琳认为,国家要反思一下,这些政策对真正的炒楼者能不能起到作用?贺优琳说,国家调控房价的效果其实并不好,根本原因还是政府地价卖的高,然后还要征税,这两个因素导致房价肯定要在高位运行。“此外,这些政策其实不治本,比如说在新加坡,不管你买多少套房子,你卖出的价钱不能高于你买进的价格。如果出台这样的政策,房叔房嫂都不会存在。在这样的有力政策之下,你还会去炒房吗?你买那么多房子有什么用?”

贺优琳表示,国家调控政策关键是要治本,“国家左一个右一个的出政策,但社会总是有需求。加上地方政府的税收大部分被收走,他们只有靠土地财政来支撑。地卖的贵,地产税又高,这本身就很难让房价降下来。”

贺优琳直言:“提高首付比例,严控二套房,提高贷款利率等等,这些调控政策实际上只是控制了工薪阶层的改善性需求。对那些真正炒楼的投机分子,他们资金雄厚,这些政策根本起不到作用。”

黄文仔:要抑房价得先“调控政府”

全国政协委员,星河湾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文仔对此也颇有看法,他认为,一连串的调控方式,不仅越调越高,而且越调问题越多,社会矛盾也会越来越多,他举例说:“现在买房中,有二套房三套房的主,不仅自己还要买,还让亲戚朋友买。如此下去社会问题会越来越多。”

政府只调市场、调开发商,却不调自己,房价很难真正降下来,要想降房价政府必须控制地价。要抑制房价得先“调控政府”。

对于如今高房价的原因黄文仔分析,第一土地供应量不够; 第二是土地成本被推高,拍卖价格也越来越高。“如果现在土地价格每年都这样涨,政府拼命卖地收高价钱,那还怎么调控房价?根本调不了!”黄文仔举例,如今北京、上海(楼盘)两城市拍卖土地价格涨得飞速,“两年前拍卖土地价六七千元一平方,现在一万八一平方,两年涨了二三倍,这样的情况怎么降房价?”

中立

梅兴保:新规后观望者会变多

新规出台后是否会抑制改善性需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行(601988,股吧)外监事梅兴保介绍,政策刚实施阶段,肯定会有不少人采取观望态度。

梅兴保表示,中央即便通过限购等极端手段来抑制炒房 ,但仍无法让房价保持在老百姓可接受的范围内。这次采取的税收政策,从交易环节入手,对于获利投机是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的,毕竟税率也不算低 。“拥有多套房的扛不住了,价格自然会降下来。”梅兴保表示,这次和之前调控的最大不同是,力度更大,而且不是从信贷方面进行控制,因为之前调控限购后很多炒房者直接放弃贷款,效果便折半。他表示,如果该政策能起效果,一手房的价格也会随之降下来。

他最后表示,利用地产税、提高所得税率在短期内可有效抑制房价上涨,但长期来看,转嫁作用发生,也有可能会推高房价,“所以现在观望的人很多。”

链接

10年9次调控 房价一路走高

从2003年的“18号文”开始,10年来,国务院先后9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房地产市场调控。但10年来,房价却是一路走高……

一阶段

2003年 “18号文”开启了十年楼市调控的序幕,明确房地产业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2003年8月,央行下发通知,对房地产企业和项目加大信贷支持。

在利好刺激下,兴起的房地产市场赢得了快速发展,很快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就在此时,2003年12月,随着北京世纪第一拍,“地王”首次横空出世。

二阶段

2005年3月,国字号条文首次出现,“国八条”出台后不到半年,更严格的“新国八条”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2006年,更具针对性的“国六条”出台,随后,“限价房”应运而生。

2005年~2008年上半年,仍是房价上涨的一段“黄金期”。以北京市为例,新建住房均价从约5000元/平方米飙升至15000元/平方米,涨幅达200%。

三阶段

2008年全球经融危机,楼市成为支持经济稳定增长的一剂强心针。2008年二手房营业税减免、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免征时限由2年延长至5年的等刺激政策给房地产释放了活力。

不过,从2009年春开始,刚刚有所下降的大中城市房价很快进入“报复性反弹”。

四阶段

2010年开始,全面加码的调控政策相继出台。“国十条”祭出限贷政策,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至不低于四成,房贷利率上浮10%,当时被称为史上最严厉调控政策。一年后,以限购为主要内容的“新国八条”打出了“杀手锏”,全国36个城市先期纳入限购范围,此后限购范围越来越大。住房贷款的首付比例再次提高至50%。限购、限贷、限价三管齐下。

2011年限购组合拳以来,70个大中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部分城市还出现了小幅下跌。但总体上,房价这头“脱缰的野马”只是放慢了些脚步而已。新华网

越调越高? 没有调控房价肯定更高

对于越调越高的说法,全国政协委员,著名财经专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越调越高的说法有点误导,因为中国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中心区,例如北京五环以内的房价一定是个上扬曲线,不调控也是要走高的。”

他认为真正比较理性的理解,“应该是假如没有这些调整,房价会高到什么程度,调控虽然不能让人满意,但客观上,调了以后和没有调控的情景相对比,房价确实是得到了向下的压制和泡沫的减少,可以肯定地说,这几年如果没有调控,北京的房价肯定比现在高得多。”

代表委员支招抑房价

贾康:要克服国五条的副作用,就要把交易环节和保有环节的税作通盘的考虑,继续推进保有环节税制建设,推进房产税试点,加上保有环节所有税费的整合。

黄文仔:所有土地,都定个预售价、销售价,定的价没人敢抢,政府卖1万5,然后对开发商说,土地价格你出吧,这样肯定就涨不上去。政府应该定出房价,我要求你卖一万五,你就只卖一万五,不能超过这个价,所有土地在完善手续后拿出来招投标,把最高价限制。你愿意竞价就竞价,不愿意就自动放弃。

贺优琳:国家应该改革分税制,让地方政府拿税收大头,这样可以减少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只有政府把地价降下来,才能真正起到控制房价的作用,地卖得这么便宜,房地产商再把房子卖那么贵就没有道理。加上税收也让利给老百姓,房价才有可能降下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代表委员热议新“国五条” 房价越调越高?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3-03-07 16:21:00
3月1日,国家针对触底反弹的房地产市场密集出台了“新国五条”以及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调控政策,包括“扩大房产税试点”、“对二手房交易征收20%所得税”、“制定并公布年度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控制目标”、“继续严格执行商品住房限购”、“进一步提高第二套住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等。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