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红云:建议政府取消高档住房限购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3-03-06 14:56:00

地产中国网讯 高端住宅限购是否应该放开,一直是存在争议的话题,去年政协提案曾呼吁:"政府应该放松对一线城市高档住宅的限购。”在今年两会上,有代表再次提出要取消高档住房限购,实行差别化限购政策的建议。

金科股份董事会主席黄红云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金科股份董事局主席黄红云在提案中表示,限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一刀切的限购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对楼市限购政策进行微调,取消高档商品房限购,实行商品房差别化限购政策。

黄红云认为:“高档住房主要购买群体为高收入人群,取消对高档住房的限购,不会增加中低收入者的购房负担、产生民生问题,相反具有以下积极意义:一是可以缓解货币流动性过剩,有利于消化通胀;二是合理引导住房需求,释放部分潜在购买力,避免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三是引导购房人“阶梯式”购房;四是有效杜绝投资投机性需求进入普通住宅,促进普通住宅价格稳定和合理回归;五是增加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和税收收入,加大对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投入力度。总之,实施此项政策利国利民,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又满足了高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

以下为提案全文:

关于取消高档住房限购、实行差别化限购政策的建议

近三年,政府采取限购政策,抑制房地产市场过热。限购政策对合理引导住房需求、稳定房价,特别是抑制一些热点城市的房价过快上涨,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有效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使房地产市场形势逐步平稳,房价过快上涨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但是,一刀切的限购政策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影响到高收入群体从中低档住房换成高档住房、改善居住条件的合理需求;二是必将影响到土地交易价格,影响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从而影响到地方政府对公租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投入。

高档住房主要购买群体为高收入人群,取消对高档住房的限购,不会增加中低收入者的购房负担、产生民生问题,相反具有以下积极意义:一是可以缓解货币流动性过剩,有利于消化通胀;二是合理引导住房需求,释放部分潜在购买力,避免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三是引导购房人“阶梯式”购房;四是有效杜绝投资投机性需求进入普通住宅,促进普通住宅价格稳定和合理回归;五是增加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和税收收入,加大对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投入力度。总之,实施此项政策利国利民,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又满足了高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

因此建议:

一、对楼市限购政策进行微调,取消高档商品房限购,实行商品房差别化限购政策

具体措施为:对140平米以下的中小户型住宅继续实行限购;对超过140平米的大户型住宅、别墅或低容积率住宅小区,取消限购政策。

二、实行上述差别化限购政策的同时,配套相关政策和制度

一是在供应住宅用地时,直接区分为三种性质的用地,即保障房用地、普通住宅用地和高档住宅用地;二是完善房价分类统计制度,将房屋按照高档住房、普通商品住房、保障性住房分别统计价格,而不单纯地只统计一个均价,引导舆论更注重对普通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价格的关注;三是建立高档房收入反哺保障房制度,确保高档房的土地出让收益和税收收入按一定比例投入到保障房的建设中;四是科学严谨的制定土地供应计划,在保证保障房和普通商品住房用地占70%比例的前提下,确定高档房用地的供应,并建立严格的土地供应计划考核机制;五是完善出让地块容积率范围指标,同时规定地块的容积率上、下限指标,并配合建筑限高、限低等相关指标,以避免开发商在原规划的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上建低密度高档房。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黄红云:建议政府取消高档住房限购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3-03-06 14:56:00
高端住宅限购是否应该放开,一直是存在争议的话题,去年政协提案曾呼吁:"政府应该放松对一线城市高档住宅的限购。在今年两会上,有代表再次提出要取消高档住房限购,实行差别化限购政策的建议。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