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已建保障房1800多万套

来源:金融时报 2013-03-06 08:17:00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我国五年来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800多万套,棚户区改造住房1200多万套。更直观地说,这意味着5年时间内1800多万户城镇家庭住上新房,数千万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如今这组数字还在增加,最终目标将是3600万。

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需要得到住房保障的居民数量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如何满足这么庞大的需求?“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新建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目标,如该任务最终完成,将使得我国的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到20%,这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最重要标志。

在住房市场商品化程度逐步深入的情况下,以“经济适用房”为核心的数量规模有限的保障性住房在满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居住问题时却显乏力,保障房建设体系的不完善,更令越来越多家庭的“安居”梦想遥不可及。

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同时也提出“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多渠道筹集廉租房房源,完善租赁补贴制度,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逐步使其成为保障性住房的主体”。“十二五”纲要对保障房建设目标的确定,在保障房建设数量以及覆盖范围上给予中低收入家庭更有力的保障。今年1月,北京市公租房首次向非京籍人群配租,118户外省市来京工作家庭拿到钥匙,完成“安居”梦想。

大规模保障房迅速建设及建成的背后是中央和地方巨额资金投入的保障。仅从中央对保障房建设投入的资金来看,2008年为368.66亿元、2009年为550.56亿元,2010年为632亿元,2011年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投入更是突破千亿元,达到1522亿元,几乎等于此前3年投入的总和。国家资金投入的连年增加,投入资金增长幅度的屡创新高,都在说明保障房建设受到高度重视。

保障房的建设中,我们看到,金融机构对保障房建设也提供了大力支持,保障了其建设资金来源。据了解,截至2012年9月末,全国各家银行投入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贷款超过6000亿元,占保障性安居工程总投入的六成多。各家银行还通过金融创新为保障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国家的重视还体现在对地方政府的硬性要求上。“保障房建设11000套、各类棚户区改造房11510套,竣工套数11000套……”这是河北省邢台市2012年度住房保障工作责任目标的内容,根据“十二五”规划安排,各地方政府必须将建设保障性住房列入每年计划,并纳入政府重点工作日程。

突飞猛进的保障房建设数量使得普通民众距离“安居”梦想越来越近的同时,也让一些民众产生顾虑:如何确保保障房建设的质量?如何保证保障房分配的公平公正?如何让需要保障房的人能够真正得到保障?据了解,目前在深圳、厦门等地区已经出台了住房保障的地方立法,通过法律的形式,约束相关责任人的权利与义务。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介绍,坚持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不动摇,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势头。5年来,大规模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及上市增加了国家对房地产调控的力度。通过对千万户家庭住房需求的满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场需求的旺盛,也增加了民众对房地产调控的信心,稳定了市场预期,从而促使市场逐步回归理性。

城镇化进程的提速将增加市场对新增住房的需求,而加大保障房的建设和供应,是增加市场供应的有效手段,也是建立房地产市场保障房商品房双轨制的必要途径。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5年已建保障房1800多万套
来源:金融时报2013-03-06 08:17:00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我国五年来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800多万套,棚户区改造住房1200多万套。更直观地说,这意味着5年时间内1800多万户城镇家庭住上新房,数千万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如今这组数字还在增加,最终目标将是3600万。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