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副主任:中国特色城镇化不是搞房地产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3-03-04 07:57:00

昨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在政协农业经济组驻地,匆忙去往餐厅的方向,受到各路记者的围追堵截。他表示,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不是搞房地产,城镇化一定要与农业现代化结合。并称,人代会正式通过之后才知道发改委在本轮“大部制”改革中本身是否会有变化。

首先是人口城镇化

第一财经日报:有人担心城镇化会演变成搞房地产,你怎么看?

朱之鑫: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不是搞房地产,城镇化一定要与农业现代化结合。城市发展应该有一定经济基础,融资渠道应该是方方面面的,市政债也是其中的一方面。

城镇化发展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城镇化首先是人口城镇化,人到了一个地方就必然会带来生活上的各种需求,包括居住、工作、生活、餐饮、教育、养老等需求,甚至去世之后还有下葬需求,这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我还是要讲城镇化,不是讲城市化,中国的情况还不太一样。中国有自己的特点,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650多个大城市,可能所处的地段不一样,工业聚集情况不一样,发展模式也不会是一样的。

日报:你如何看待中国城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朱之鑫:城镇化是中国整个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同步推进的。我觉得城镇化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要走一条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城镇化发展有客观规律,不是你想城镇化就能城镇化,它和经济发展的程度联系在一起,古时候讲市井文化,就是城市里要有井,要有饮用水。以前我们讲的阳面、阴面,城市往往都建立在山之南、水之北的地方,主要是有地理条件。说到中国现在的城镇化率达到52.6%,按户籍人口来说只有35%,应该说这几年走得比较快。下一步怎么走?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走得稳、走得准、走得好,如果发展得不平衡,或在过程中走得不好,纠正起来就难了。

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来看,城镇化都是客观的发展方向,有我们值得汲取的经验和教训,也要学习人家的长处。有个国家人口只有1.25亿人,但一个首都就有2000万人,占到20%,城市中的汽车有700多万辆,出现了大量“贫民窟”,这恐怕不是我们要走的城镇化道路。我们还是要走一条城乡协调的、适宜居住的、适宜工作的城镇化道路。

从几个环节研究通胀

日报:地方平台债今年处于集中兑付期,特别是财政吃紧的情况下,这对宏观经济和金融系统的影响会是什么?

朱之鑫:这是我们要关注的问题,还是要关注城市平台债中不良的地方,但不是所有的城市债都是差的,不能说这个增加了,这个多了就不好了,恐怕要分析一下,增加的是优良的资产还是不良资产。

日报:如何看待今年的通胀预期?

朱之鑫:今年物价上涨一方面要看到去年总体上是不错的,另外今年的通货膨胀还应从几个环节研究,全球货币发行的泛滥会不会增大,输入性的产品价格上涨会对国内的产品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还有供求平衡,如果供求达不到平衡可能就会影响物价,农产品的供给会怎样?从多方面去分析。

综合治理雾霾天气

日报:如何看待最近包括北京在内的雾霾天气成因与解决办法?有说法是汽车尾气,而另有说法却是汽油不达标。

朱之鑫:雾霾天气有三方面成因,一是中国高耗能产业和高污染产业较多,如水泥、制造业、钢铁等行业,在华北地区分布较多;二是和大规模建设有关,工地上未覆盖苫布造成扬尘;三是汽车尾气也增加了细微颗粒物排放。

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治理也应该是综合的。

欧V标准推行的具体办法正在研究当中,解决问题包括几个方向,一是看定价机制怎么样来适应市场需求,二是石油企业提供更洁净的油品,三是公众也应有环保意识,如减少开车,多乘坐公交等。

改革三十多年来,中国人的发展理念提高了,而且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起来了,在中国实行最严格环境保护标准是应该的。

日报:你怎么看待现行成品油调价机制的优化和调整?

朱之鑫:目前中国已经有比较好的、正常的成品油调价机制,包括调高调低。能源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是我们下一步甚至是很长时间里理顺价格关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发改委副主任:中国特色城镇化不是搞房地产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3-03-04 07:57:00
昨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表示,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不是搞房地产,城镇化一定要与农业现代化结合。并称,人代会正式通过之后才知道发改委在本轮“大部制”改革中本身是否会有变化。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