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市场回暖 1月房地产信托募资额大增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2013-02-27 09:20:00

调控下风险不容小觑

中国信托业协会专家理事周小明指出,去年以来的资产管理“新政”,赋予了券商、基金、保险等机构以更多与信托业同质化的资产管理业务,也使信托公司面临更多的竞争压力。

虽然近期房地产信托产品发行已然升温,但信托公司并未放松警惕。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信托公司管理人员均表示,信托公司本身对于房地产信托的内部风控要求一直以来都很严格,在选择项目时,会优先考虑大型上市房企或拥有丰

富土地储备的公司。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回暖,房地产信贷环境有所缓和,大型房企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占有主动地位,其信托融资成本相对较低。“现在发行房地产信托都会把风控放在第一位,为了确保投资者的资金安全,不少项目都会提前兑付以规避风险。”另一位信托公司高管表示。

中国指数研究院2013年2月发布报告称,2012年四季度,房地产信托的年平均收益率为9.73%,这是该数据自2011年二季度以来首次跌破10%,房地产企业通过信托融资的成本有所下调。

房地产的调控政策也给房地产信托带来一定的风险。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3年将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放松,今年2月20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重申坚持执行以限购、限贷为核心的调控政策,并在明确既有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健全稳定房价工作考核问责制度等举措。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不利于保证房地产信托避免兑付危机的再次出现。

兑付期限的制约

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宏观调控,房地产的市场风险便难以避免,而2013年信托公司又有大量需到期清算的房地产信托产品。

由于房地产信托的平均期限为两年左右,信托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房地产信托2011年共新增余额为2558亿元,数据显示,2013年房地产信托总还款额约3100亿元,而兑付高峰将在2013年二季度出现,达1301亿元。

专家表示,2012年多款信托产品被曝出兑付危机,进入2013年,信托公司发行新产品愈发谨慎。对于投资者来说,在选择信托产品时,也应该树立“买者自负”的观念,不要盲目迷信“刚性兑付”。

所谓“刚性兑付”,是指信托产品到期后,信托公司必须分配给投资者本金以及收益,当信托计划出现不能如期兑付或兑付困难时,信托公司需要兜底处理。但事实上,我国并没有哪项法律条文规定信托公司必须进行刚性兑付,这只是信托业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按照以往的做法,信托计划到期时如果出现兑付困难,信托公司一般会采取提前清算、延期展期、借新还旧、寻找AMC接盘等方式来保证兑付。但是如果同一时间信托公司多款产品出现兑付风险,信托公司的资金无法垫付产品本息的话,“刚性兑付”这一金科玉律必然会被打破,最后承担后果的只能是投资者。

去年以来多家信托产品风险频繁暴露,特别是今明两年将面临房地产信托集中兑付的重要节点,这都使得外界猜测在“刚性兑付”打破后,信托业是否会爆发系统性风险。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新近公布的2012年4季度信托公司的主要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底,全行业65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和利润总额再创历史新高,分别达到7.47万亿元和441.4亿元,与2011年底相比,增速分别高达55.30%和47.84%,并在资产规模上首次超过了保险业7.35万亿的规模,成为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金融部门。随着信托业的壮大,处理好其内部可能发生的风险对整个金融系统变得越发重要。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受益市场回暖 1月房地产信托募资额大增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2013-02-27 09:20:00
据最近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1月,新成立的房地产信托募资规模达169.05亿元,占比29.49%,远高于去年22%-23%的平均水平。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今年1月,公开发行的126只信托产品中,有30只投向房地产行业,占比23.81%。中融信托、中铁信托、中投信托、渤海信托等均有多款房地产产品发行。而去年8月至12月,房地产信托的发行数量在所有固定收益信托产品中的占比从未超过20%。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