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基地生活设施配套仍不完善

来源:新华网 2013-02-11 10:29:00

经过紧锣密鼓的推进建设,从今年开始,全国各地保障房将迎来交付、入住高峰。记者体验部分保障房基地,发现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设施配套与保障房“硬件”交付之间仍有“时差”。满足居民出行、购物、上学、看病等“软件”需求,政府还需再接再厉。

出行对保障房入住影响最大

去年9月,上海首批共有产权保障房约6000户家庭开始入住浦东新区三林保障房基地的大型居住社区。

记者来到三林德康苑,这里绿化景观、篮球场、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场所一应俱全。去年搬进来的何阿姨告诉记者,这里靠近8号线芦恒路站,未来芦恒路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建成使用后还会更便利,据说还会有菜场和卖场。“现在小区已经比较成熟,买菜、购物、看病、上学都很方便,不比市中心差多少。”

在青浦区共有产权保障房玉兰清苑,王先生正在装修。“小区交通很方便,到地铁徐泾东站步行只要10多分钟。医院、学校等配套设施还没跟上,儿子眼看就要上幼儿园,但规划目前还只在图纸上。买菜基本靠周边农民的路边摊,购物也只有一个便利店。”

市民许君毅则对其尚未入住、位于宝山区共康雅苑二期的经适房充满期待。“这是我的婚房,要到2013年底才能交房,现在我每周都要去看一看。”小许说,规划中小区附近有学校、卖场,但是距离轨道交通还有20分钟的步行路程,自己打算先买辆电动自行车“短驳”,但长远来看还是希望政府能解决这“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盛雷鸣近日实地调研了上海多个保障房基地,发现交通、菜场、医院、学校等是当前保障房配套设施中最为迫切的需求。其中出行不便对保障房的入住影响最大。

配套成熟有“时差”

此前,在一些地区的保障性住房大规模推进过程中,由于保障房配套设施建设没有及时跟上,导致部分保障性住房建成后不能及时投入使用,成为近年来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严荣认为,住房不仅仅是为了居住,还是一种生活,因而社区环境是重要的参考因素,配套设施建设应与保障房工程本身同步规划、同期建设、同时交付使用。作为保障性住房重要载体的大型居住社区,目前仍处于培育期,许多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这也在一定程度抑制了保障对象的选择意愿。因此保障性住房配套应当集中资源满足入住居民的生活、出行、上学、就医、购物等基本需求,然后再逐步提升完善。

盛雷鸣称,保障房的配套设施建设同样牵涉到资金投入、拆迁腾地等,难度并不比建设保障房小。政府应当协调社会资源,提高各部门衔接效率,按市场化配置,逐步完善。同时入住居民也要理解,社区环境改善需要一个过程,即使普通商品房也有个商业设施与入住人群相互吸引、相互促进的过程。

上实城开董事长倪建达表示,近年来政府在保障房建设力度、推进速度和成效方面有目共睹,但保障房基地规模较大,地理位置可能相对较偏,大型市政、生活设施配套存在一些滞后也是情有可原。实际上,上海在保障房规划、建设之初,就对大交通、市政设施同步作出要求,只是投入使用可能会有“时差”。

多管齐下“托底”民生

上海在本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3年计划新建保障性住房和实施旧住房综合改造共10.5万套,基本建成10万套;完成大型居住社区40个外围市政配套项目建设。可见,政府已经把加强保障房“软件”配套提上日程。

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刘海生表示,上海市“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已基本形成,大型居住社区都规划有卫生中心,中山医院、华山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也都将进驻大型居住社区。为方便入住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大基地内按规划要求配建了教育、商业、菜场、文化活动及市政道路等配套设施,这些涉及居民“开门七件事”的配套设施将会陆续投入运营。

倪建达认为,在建设配套设施的时候,还要研究不同类型保障房的入住人群特点和需求,比如部分动迁安置房以老年人为主,就要更注重周边配套完善,公租房等以青年人、白领为主,就要确保交通便捷。

上海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认为,承担保障房建设的开发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尽量保证配套设施同步交付使用。在公交出行方面,政府应该起到一定的“托底”作用。大型居住区人气聚集需要时间,公交线路短期可能面临“亏本”问题。但从民生角度出发,政府可适当给予补贴,吸引人群入住,促进大型居住区板块尽快成熟。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保障房基地生活设施配套仍不完善
来源:新华网2013-02-11 10:29:00
经过紧锣密鼓的推进建设,从今年开始,全国各地保障房将迎来交付、入住高峰。记者体验部分保障房基地,发现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设施配套与保障房“硬件”交付之间仍有“时差”。满足居民出行、购物、上学、看病等“软件”需求,政府还需再接再厉。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