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岷江现千年乌木,这根乌木长约20米、最大直径约1.2米、重约8吨,据称埋在水下约两千年、价值数百万元。
岷江彭山段锁江渡口处的河道内,一根疑似乌木的大型物体影响渡船安全,去年相关部门组织打捞,拉断2根钢绳没拖出来,因涨洪水搁浅。为保证渡船安全,29日,彭山县海事局再次组织力量进行打捞,但再次拉断2根钢绳,也仅仅只把它拉出水面10余米。目前,打捞工作仍在进行中。
什么是乌木
乌木(阴沉木)兼备木的古雅和石的神韵,有“东方神木”和“植物木乃伊”之称。由地震、洪水、泥石流将地上植物生物等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洼处。埋入淤泥中 的部分树木,在缺氧、高压状态下,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经长达成千上万年炭化过程形成乌木,故又称“炭化木”。历代都把乌木用作辟邪之物,制作的工艺 品、佛像、护身符挂件。古人云:“家有乌木半方,胜过财宝一箱。”
“乌木”阻碍航道 排除隐患保安全
“这个东西是去年发现的。”在现场,相关人员告诉记者,刚发现这个物体时就有人说,“这个东西肯定是乌木,应该很值钱!”由于发现地刚好位于锁江渡的航道上,于是,在锁江渡开船的师傅曹天强就成了最早发现“乌木”的人。“因为船开到‘乌木’处时,‘乌木’已经撞到船桨很多次了,为此,为了确渡船上的乘客安全,我们也喊人来打捞过了,但拉断了两根钢绳也没能把它拉起来。”曹天强回忆说,当时以为是一个普通木桩,只想把它拉起来,免得影响渡船安全,从来就没有想到过会有这么长、这么粗。
曹师傅的话,记者从该县海事部门那里得到了证实。据工作人员蔡文良介绍,为了保证航道的正常运行,去年,海事部门曾组织过几次打捞,但后来河水上涨,影响了作业,也就没有再继续打捞。
“直到前几天,这块东西又浮出水面。”曹天强说,“这次我感觉露出来的长度要比前几次多一些,而且现在正好是枯水期,如果不及时把它拉上岸来,随时都会对渡船安全造成威胁。
彭山县政府在得到该消息后,立即责成相关部门组织人员打捞,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消除渡船安全隐患。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