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最“趋之若鹜”的商业模式:万达广场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3-01-29 15:58:00

【地产中国网.独家盘点】在商业零售市场困境连连的2012,万达广场依然高调前行。

尽管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9月的年会中承认,万达广场面临客流、客单量减少,大幅度削减开店计划等困境,但全年18座的拓展目标仍令业界侧目不已。

最终,顶住外界对其“模式之困”、“资金紧绷”的质疑,万达广场成功在12月22日开出第18家店,压线完成年度开店目标。至此,其以年均近20店的极速扩张,全国60座万达广场的业绩,助力集团拿下全球第二大不动产地产商的称号。

俗话说树大招风。在激烈的商业竞逐背后,有着商业地产“黄埔军校”称号的万达,近年来频频遭受“挖角”困扰。不过,其最为悲情的并不在于此,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成功商业模式,万达广场已成为房企争相效仿的对象……(进入专题:2012地产中国“最商业地产”

令人趋之若鹜的“万达模式”

2012年庆功酒刚刚饮过,2013年再建19座万达广场的年度目标即被广而告之。虽然万达的资金问题饱受争议,但“万达模式”的成功在商业地产领域仍然是标杆。特别是在调控并无放松迹象的当前,不少房企转型商业地产几乎是箭在弦上。于是,一时之间模仿、叫板万达之声迭起。

首先是创鸿集团。为了发力商业,创鸿挖来了万达集团副总裁、商管常务副总王寿庆。而此前,创鸿已将万达原广州万达广场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鹏,以及原万达规划院副所长刘建华等招至麾下,并提出年内12座城市综合体动工建设的目标。有地产专业人士表示,这是在类万达式扩张。

无独有偶,近来“去电器化”如火如荼的苏宁,正在商业地产的道路上迅猛发展。2012年中,苏宁规划到2020年建成50个苏宁广场项目。

“从形态而言,苏宁广场属于大型的城市综合体,包括零售、住宅、酒店和写字楼。”苏宁集团副总裁蒋勇曾表示。事实上,其形态与万达广场惊人相似,有业界人士称,如此大规模、类形态的速度扩张,堪称是“隐形万达”。

作为新出炉的千亿房企,绿地也在对“万达模式”虎视眈眈。在近日的媒体报道中,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公开表示对万达模式的青睐,“万达是最具后劲和潜力的房地产企业,因为其除了销售住宅,还有很多沉淀的资产,为其带来经营业务的收入。绿地不走单一住宅开发的模式,未来发展也会倾向于万达模式。”

而据地产中国网了解,绿地在2013年将继续上调商业地产的比例达50%,并积极开拓一二线城市的综合体项目。

遭遇“挖角”尴尬

万达模式”面临来自外界的压力正日益加剧,虽然王健林高喊着“万达进入的领域谁都别想做老大”,但老大被“挖角”的场面却层出不穷。

万达集团披露的数字,最近五年,万达年均高管离职率为6.23%。另据地产中国网不完全统计,仅仅是2011年万达离职高管高达14名,其中包括曾任职万达集团副总裁、宁波万达广场总经理、万达规划院负责人的张诚以及万达商业管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锐等。

12月,万达宣布进军电商领域。此后,万达开始大肆在几家猎头公司网站上爆出多条招聘消息:普通工程师年薪38万元;主任工程师年薪90万元;平台技术部总经理的年薪高达110万元,开出的高薪令人咂舌。

有业内人士猜测,万达在人事上如此大动干戈,一方面是求才若渴,另一方面是遭遇“挖角恐惧症”。

随着越来越多住宅开发商涉足商业地产,作为商业地产龙头企业,万达人才被挖角自然首当其冲,万达也因此被称为商业地产的“黄埔军校”。王健林也曾公开表示,最近几年万达的高速扩张也让其产生“恐惧感”。

但不可忽视的是,万达广场的模式探索非一朝一夕,通过自身商业项目的运营,提升住宅的溢价,然后通过出售住宅,回收现金流,以支持商业物业的运营。这种加法的背后需要强大的资金链条和人才储备作为基础,而在实操中可复制性究竟有多强?人才架构的营造和积累能否靠挖角得来?这都是前行中的商业地产商需要考虑的。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2012最“趋之若鹜”的商业模式:万达广场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3-01-29 15:58:00
万达广场的模式探索非一朝一夕,通过自身商业项目的运营,提升住宅的溢价,然后通过出售住宅,回收现金流,以支持商业物业的运营。这种加法的背后需要强大的资金链条和人才储备作为基础,而在实操中可复制性究竟有多强?人才架构的营造和积累能否靠挖角得来?这都是前行中的商业地产商需要考虑的。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