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建设是为了解决困难人群居住问题的民生工程,不过选址偏远、交通不便、配套设施不全等问题也确实让不少符合条件的申请者犹豫不已。针对目前上海保障房建设中潜在的问题,陆铭委员在提案中建议,是否可以改“建”为“补”,试行以住房券的形式补贴困难人群,由其自主租房。
目前沪上保障性住房的提供以政府集中兴建为主,在有效改善低收入群体居住条件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一些有意申请的市民觉得保障房的选址多在偏远地区,居住地与工作地距离太远,反倒给正常生活造成不便。除此以外,陆铭委员认为,采取集中兴建保障房的形式,可能在未来形成低收入群体的聚居区,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这样的低收入阶层聚居区一旦形成就很难再调整;另外,集中兴建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成本也较高,其中出现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也较难监管。
陆铭建议,可以通过发放一定金额的住房券的形式补贴低收入群体的租房,让其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居住地。“改"建"为"补"的方式可以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尽可能减少现在保障房建设遇到的问题,当然在住房券发放群体确定时,也要借鉴保障房的门槛设置标准,首先当然必须是低收入群体,其次也要确实有租房需求。”
同时,陆铭还建议,当前条件下,保障房建设和住房券试点可以同步进行,给低收入群体更多的选择空间。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