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逆调控出组合拳 频推优惠政策促房屋销售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3-01-17 08:01:00

在营口房地产市场陷入困境的背后,出于各种原因,当地政府也不得不被裹挟着出手刺激楼市。

日前,辽宁营口市住建委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的“市住建委2013年一季度重点工作”中,将“城市房产”列为了重点工作的第五项,其中更是强调要 “适时加大对房地产业的正面宣传,积极引导有效需求,合理消费,促进我市房屋销售工作力度。”营口市市长葛乐夫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明确对2013年的营口房地销售目标定为 “房地产投资和商品房销售额均增长15%以上。”

在记者日前奔赴营口调查后发现,该市对房地产行业的支持并非只停留在文字表面。除了2012年连续三次推出给予购房者契税全额返还政策、行政事业收费减免政策外,营口市还由财政出资给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发放住房补贴,“刺激”楼市消费,据相关媒体报道,财政出资补贴总额超过5000万元。

最近两年,正是从中央到各地持续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的时期,而营口市政府给予购房者的 “给力”优惠,在调控趋严的大环境中,显得格外突出。但这些政策的效果究竟如何?至少目前来看,收效似乎不大。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表示,楼市风险最基本的是看市场的供需关系,供应量过大会致使风险较大。“以上这些(救市)政策短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不会有长期作用”。

频频推出的“优惠”政策

记者在营口调查发现,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春、夏、秋季房交会,营口市政府有关方面都给予购房者契税全额返还政策。

2012年3月23日举行的营口市春季房地产展示交易会为购房者提供了补贴政策。在2012年3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购买的商品房,经站前区、西市区、老边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财政部门认证,给予购房者契税全额返还政策。更“给力”的是,在2012年3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购买商品房,经站前区、西市区、老边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财政部门认证,在办理房屋所有权证登记时给予行政事业收费减免政策。

据媒体报道,2012年7月26日的夏季房交会出台商品房契税补贴政策,凡在2012年7月26日~8月1日成交的商品房,购房人持商品房买卖合同、身份证到房交会二楼各区财政部门办公区办理认证,并须在9月1日之前交纳契税,领取房屋契税完税证明后由相关各区财政履行退税手续。

不仅如此,夏季房交会上,营口市房地产交易管理中心置业服务处还搭建平台,对5人及5人以上联合购房的,可在与开发商谈定的成交价基础之上,凭团购卡由开发商免除1平方米的房价。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营口市政府网站上发布的相关信息显示,上述优惠政策还延续到了年底。消息显示,在2012年10月3日(即秋季房交会以后)至12月31日期间个人购买的商品房,经站前区、西市区、老边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财政部门认证,给予购房者契税全额返还政策。同时免收住宅房屋登记费、非住宅房屋登记费、住宅房屋抵押登记费、非住宅房屋抵押登记费、商品房查档费等五项行政事业收费。此外,公共设施维修基金都按照收费标准的80%收取。

记者在营口市老边区房产管理处,看到大厅内有一个指示牌,内容显示,“温馨提示,销售房展会优惠政策的业主,请您主动在申请办证时出示房展会优惠认证单,以便享受优惠。”记者就“是否会在2013年延续契税全免的政策”一事询问该处一位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表示,暂未接到通知,听从上级安排。他同时透露,“由于最近开发量太大,政府一直对购房者给予购房补贴。”

记者随后来到营口市地税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由于最近两年房屋滞销,所以政府出台买房免契税的方式来刺激楼市消费。

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研报指出,三线城市营口的土地供应远超其实际需求和购买能力,除非未来吸引大批城镇人口的进入,但对多数三线城市来讲可能面临的是人口流出而不是流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营口逆调控出组合拳 频推优惠政策促房屋销售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3-01-17 08:01:00
该市对房地产行业的支持并非只停留在文字表面。除了2012年连续三次推出给予购房者契税全额返还政策、行政事业收费减免政策外,营口市还由财政出资给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发放住房补贴,“刺激”楼市消费,据相关媒体报道,财政出资补贴总额超过5000万元。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