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天时间跳涨15万 中介成哄抬房价幕后推手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3-01-16 08:34:00

“房东挂出来一套房子,不到半天时间就被别家房地产中介凭空哄抬上去15万元。”上海浦东齐河路上的房地产中介业务员何荣十分愤怒。眼看着能顺利成交的一套二手房遭遇同行恶性竞争,在缺乏实际买家的情况下,被故意哄抬房价,导致卖家大幅跳价而不能成交。

何荣所在的片区位于上海浦东内环和中环之间。1月3日,一位老年房东因置换需要,在何荣所在的中介机构挂出一套四楼的70平方米老公房,挂牌价为170万元且略有议价空间。这一价格符合当时的市场价,而且户型和楼层较好,房源一挂出就引起同一片区近十家中介的关注,它们立刻着手搜寻买家。

何荣在第一时间联系上购房者刘小姐,刘小姐在半小时后就赶来现场。一进小区大门,看到三三两两站岗放哨的同行,何荣就感觉情况不妙。到了楼下,看到十余名中介业务员正在打电话,现场叽叽喳喳,大家都用警惕的眼神互相盯着。

刚上四楼,更让何荣意想不到的是,房东家里已像赶集似的围满了中介业务员,好不热闹,而实际上购房者只有两组。刘小姐看完房子后,比较满意,出价168万元。何荣兴奋地把房东拉过来,刚说出168万元的数字,立刻有同行把房东拉走说:“我有客户愿意出170万元,不还价,下班后就来。”还有同行说:“我有客户出175万元,马上赶来。”事实上,这些同行手里并没有要买房的客户。

房东有所动摇。不一会,又有中介打来电话。“有中介说客户已出价到180万元了。”房东兴奋地告诉何荣,低于180万元免谈。短短20分钟内,房东又连续接到多位中介业务员的电话,有人已将报价提高到185万元。何荣只得沮丧地离开。

“这是近期地产中介惯用的炒高房价的手段,实际上根本没有诚心购买的客户。为了防止其他中介的客户买到,某些中介业务员故意蒙骗卖家,哄抬房价,导致卖家心态不稳而跳价,无法成交。用这种方法拖住卖家,然后再慢慢找买家。”何荣表示,近期很多卖家的房源经过中介凭空爆炒,挂牌价大幅提高,导致买家望而却步,房源往往被“束之高阁”长达一月之久,迟迟无法成交。

张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曾被中介“忽悠”的二手房卖家。去年12月中旬,他挂出一套75平方米的二手房,挂牌价175万。就在他考虑和买家签约时,不断有其他中介致电抬高报价,报价一路上涨。张先生的心态开始动摇,临时跳价12万元,买家无奈放弃。报价涨到187万元后,张先生再度寻找买家,而此前给他承诺高报价的中介业务员纷纷推脱,迟迟没有真正的买家出现。

岁末年初,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上涨,一方面是刚需的集中爆发,另一方面是房地产中介的无序恶性竞争。同行之间争夺客户,互相倾轧,故意哄抬房价,最终导致二手房价格上涨,部分房源无法成交,真正的受害者还是买卖交易的双方。

浦东昌里路某小区吴小姐的小房子也遭到中介的哄抬。由于换大房急需用钱,她在去年12月底将自家一套57平方米的老房子挂到中介,挂牌价135万,当天就有几十位中介业务员上门,一度将家里围得水泄不通。当晚有多名中介业务员联系她,称自己的客户愿意出高于挂牌价的价格,希望她不要与他人签约。吴小姐喜出望外,第二天就将挂牌价上调至145万。这一突然提价吓退了有购买意向的买家,等到吴小姐急需用钱换大房之时,这些报出高价的中介却百般推脱,她只得下调挂牌价。

“故意哄抬价格,欺骗卖家,真正的目的在于妨碍对手、留住房源、争夺生意。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中介之间的恶性竞争令市场定价发生扭曲。”一位从业十年的房地产中介营销总监表示,这种带有欺骗性质的哄抬房价行为应该受到制止。

近期一线城市楼市持续升温,抢房、提价的新闻充斥二手房市场。在二手房价格上涨的背后,中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二手房中介准入门槛较低,同行之间的竞争白热化,争抢客户、互相拆台抢单的情况时有发生,人为制造令人恐慌的气氛,令原本较平衡的市场演变成供不应求的状况。对此,买卖双方应当保持清醒,正确认识市场趋势,其他市场参与者也需提高素质、加强行业约束,还二手房市场一个公平、公开的市场环境。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半天时间跳涨15万 中介成哄抬房价幕后推手
来源:中国证券报2013-01-16 08:34:00
近期一线城市楼市持续升温,抢房、提价的新闻充斥二手房市场。在二手房价格上涨的背后,中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二手房中介准入门槛较低,同行之间的竞争白热化,争抢客户、互相拆台抢单的情况时有发生,人为制造令人恐慌的气氛,令原本较平衡的市场演变成供不应求的状况……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