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不想再挨冻 80%的人主张尽快供暖

来源:人民网 2013-01-15 09:10:00

眼下,中国正在遭受28年来的最冷天气,这让持续争论多年的南方供暖问题再次升温。争论中,一边是百姓期盼,一边是经济顾虑,究竟该何去何从?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句话说,“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正所谓,一万个困难也抵不上一个民生,当南方百姓的呼声越来越大时,供暖便成了关乎民生的一件大事。

超八成人赞成南方集中供暖

1月5日,国家气象局发布消息,全国平均气温-3.8℃,较常年同期偏低1.3℃,为近28年来最低。上海平均5℃以下的气温已半月有余,浙江多地突降大雪,贵州、湖南、江西等地遭受雨雪冰冻天气。这样的持续低温湿冷,让身在长江沿岸的南方人越来越难以忍受。就像一幅网络漫画所描述的(如图):一边是北方人在有暖气的屋里,穿单衣,吃冰棍;一边是南方人躺在床上,紧裹着被子还冷得浑身发抖。

手通红,脚冰凉,身上长冻疮。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上海的冬天,屋里屋外一样冷,睡觉、起床都是考验。“我以前在老家山东,脚上从没生过冻疮;20年前到上海,第一年就中招了。”江苏姑娘小庄抱怨说,现在天天捂着被子在床上躺到半夜,还是全身冰冷。有些南方人更是为抗寒武装到了牙齿:泡脚盆+暖手宝+大棉裤+棉拖鞋,屁股底下电热毯,身上还盖着毯子。

增加心脑血管、呼吸道疾病发病率。葛均波说,严寒是多种疾病的诱发因素。“在南方,一旦遇到大幅降温,医院门急诊量就明显上升,尤其是心脑血管、呼吸道疾病患者激增。”

为取暖,冬季频现用电缺口。没有集中供暖,南方最常用的取暖方式就用电,于是“迎峰度冬”成为南方电网的一大景观,某些城市一到冬季就会出现用电缺口,不得不频繁拉闸限电,一些企业甚至被迫停工。

取暖器事故,年年酿火灾。自发采暖不仅效率低,还存在安全隐患。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引用中国妇女儿童基金会的相关数据指出,全国每年毁容的人里,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取暖电器发生火灾所致。前不久,国家质检总局通报电热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近三成电热毯产品不合格;老人和过敏体质者使用电热毯后,还常诱发皮炎、瘙痒。

在新浪微博发起的“南方是否需要集中供暖”调查中,近1.5万人表示赞成,约占总人数的80%。江苏《现代快报》和央视《24小时》的调查中,也是超过八成人赞同南方集中供暖。民众的呼声也在两会上广泛体现。2012年全国两会中,湖南、湖北、江西、江苏、贵阳等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频频提出供暖线南移的议案、提案。武汉市人大代表池莉说:“我强烈呼吁中央重新制定集中供暖方案。城市发展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标准应该提高,不能停留在不冻死人的下限。”

60年前划下那条取暖线

南北供暖线以秦岭—淮河为界,最早划定于1908年,是中国地学会(即现在的中国地理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从自然地理分区角度提出的。初衷是为当地建筑和农作物种植做参考,并没有从人的感受出发。

到了上世纪50年代,时任国家总理的周恩来结合当时能源奇缺,且秦岭对南北冷热空气有一定阻挡作用等情况,以此线为界,划分出了极具中国特色的集中供暖区。即秦岭—淮河以北的全部区域划为“中国北方”,这些地区多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天数,大于或等于90天,定为集中供暖区域。但近年来,这条线已经跟不上气候变化的脚步了。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厄尔尼诺等现象导致极端气候频现,冰雪南移,特别是2008年,江浙赣湘鄂渝等8个省市几度冰封千里,数千万人苦熬了一个漫长、苦涩的寒冬。以贵阳为例,据气象部门资料显示,自2007年以来,贵阳冬季(12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日平均最低气温低于6℃的天数,都在90天以上。2011年更是达到了104天。

上海市气象局首席服务官孔春燕介绍,判断冷热有4个指标,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和光照。其中,湿度对人体感受影响比较大,湿度每增加10%,人体感受到的温度就会降低1℃。若北方空气湿度为20%,上海为60%,以上海市1月份常年平均气温4℃左右为例,人体体感温度实际与北方的0℃感觉相似,远低于人体对寒冷的耐受度。葛均波认为,从身体健康的角度考虑,在南方实行集中供暖应该是好事。

张晓梅在2012年两会上也明确提出,“解放初期,国家制定的秦岭—淮河供暖线,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考虑是合理的。但改革开放30多年,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南方部分城市提出集中供暖的要求也是正当的。”

耗能大是最主要障碍

“让南方城市拥有温暖的冬天,确实造福于民,但是否要采用集中供暖,应该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当地气候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财政、能源供给、居民承受力、生活习惯,以及是否满足国家节能减排等。”中南建筑设计院张超工程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

由于能源耗费过大,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江亿曾明确表示,南方集中供暖的可行性尚待论证。他认为,长江以南有采暖需求的城市,目前居民的采暖能耗为每平方米每年6—8度电,按照发电能耗折合为2—3公斤标准煤;而北方集中供热地区的采暖能耗达到每平方米每年20公斤标准煤,做得好的也在15公斤标准煤左右。如果将近年来有采暖呼声的武汉、长沙、重庆、南京、上海等长江沿岸城市纳入集中供暖区,以每平方米多用5公斤标准煤,住宅总面积40亿平方米计算,总耗煤量将增加2000万吨,相当于增加了我国目前城市建筑总能耗的4%。

除耗能增大,张超认为,建筑管道的改造、热源何来、供暖费用的支付等都是问题。南方建筑设计标准和北方存在较大差异,楼宇建筑更注重通风,楼体保暖性能较低,若实行大面积集中供暖,必须要进行大规模的工程改造,供热工厂和输汽管道就要占用很多土地,城市建筑也要“改头换面”,再加上每年供暖时间短、使用率低,增加年运行费用,这都需要极大的财力物力,还可能加重环境污染。

张超曾参与设计了武汉市武昌区的几个住宅小区,在规划和建造时就纳入了集中供暖的管网、设备。可几年过去了,这些小区至今未通上暖气。“其中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部分住户觉得每平方米35元的取暖费太贵,不愿意掏钱;二是热源问题一直没有妥善解决,市政府规划的武钢和青山火电厂的热源未能大面积引入市区;三是武汉市冬季能源供给非常紧张,比如最近几天,武汉市又开始分区域停气了。”

南方人习惯开窗通风,冬天也不例外,这也会造成热量散失。张超说:“我家装了暖气片后,岳母就不爱来了。她说冬天就要冷,一到有暖气的房间,就开始头疼,觉得空气不流通,可开窗就是浪费资源了。”

“自采暖”方式各取所适

“供暖作为一种大规模、系统化的公共服务,涉及规划、市政、建筑、财政、能源、技术、人才等方方面面,南方地区缺乏相应的经验,应当谋定而后动,不能仓促上马。”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陈振楼强调。其实,南方各地完全可以自行选择适宜的供暖方式。

当地政府行为的集中供暖。有资料显示,如今在合肥、南京、杭州、扬州、南通、武汉、上海等城市,都已实现了部分小区的集中供暖。2010年8月颁布的《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修订草案)》也提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进行城市热力规划,推广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新建的开发区和有条件的城镇、住宅区,应当集中供暖。

建立城市“分布式供能”模式。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制冷与低温研究所所长王如竹推荐,在城市某片区域建造一个既能发电、又能利用发电余热为建筑供暖的综合能源中心。这种模式的能源,使用效率比单纯制热或发电都要高,最好让中心的热电能可以在全天24小时都找得到用户,进一步提高利用率。这牵涉到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

单位自供暖。比如湖北江汉油田,通过自烧锅炉,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实现了单位内部的集中供暖。

家庭自装取暖设备。若家庭对取暖需求迫切,可以自行安装暖气片或铺设地暖,以天然气为能源,开关随意,每个月的燃气费在1500元左右。对冬季不长的南方地区而言,这种供暖方式较易被接受。

如果身在南方的你还没有享受到上述任何取暖方式,张超建议,可以先采取一些“纯天然”的取暖方法。多穿衣、多运动、泡泡脚,灌个热水袋。双手冰凉者可以两手抱拳,从虎口接合、捏紧,再双手互搓,直到暖和为止。平时,可适当多吃些御寒食物,如羊肉、海带、乳制品等。(来源:生命时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南方人不想再挨冻 80%的人主张尽快供暖
来源:人民网2013-01-15 09:10:00
眼下,中国正在遭受28年来的最冷天气,这让持续争论多年的南方供暖问题再次升温。争论中,一边是百姓期盼,一边是经济顾虑,究竟该何去何从?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