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妹折射经适房利益链 河南将取消经适房

来源:京华时报 2013-01-11 07:54:00

近日网上曝出的郑州“房妹”事件,以郑州市二七区原房管局长翟振锋被刑拘、其全家4口双户口中的非法户口被注销而告一段落。记者调查发现,“房妹”事件是此前郑州市经适房腐败的一个缩影,典型性地折射出经适房的黑色利益链。

经适房成腐败重灾区

在郑州“房妹”事件中,翟振锋女儿的11套房所在的“兰亭名苑”小区开发商河南兰亭房地产有限公司最初法人代表是翟振锋妹夫,公司运营由翟振锋实际操控。另外,翟振锋的妻子李淑萍名下的公司开发当地南溪苑项目。郑州市纪委表示,2011年9月,翟振锋因“利用职务便利为亲属牟取利益及其他违纪行为”,被纪委予以“开除党籍、行政撤职”处分。

事实上,经适房领域是郑州市的腐败重灾区,仅2011年郑州市就因“经适房腐败”党政纪立案14人,移送司法机关12人,涉案金额1.1亿多元,收缴违纪违法资金5200多万元。

目前,虽然翟振锋已被郑州市检察院刑拘,但很多网友质疑此前二七区纪委对其的调查并未彻底,许多疑点和猫腻需要查清。

倒卖户口系重要一环

日前,翟振锋一家四口的两套户口中的非法户口被当地公安部门注销。项城市公安局称,2011年3月份,翟振锋通过关系人王峰,找到秣陵派出所内勤民警张新生,违规办理户口入户手续。目前,涉案民警张新生已被关禁闭,王峰已被刑拘。

此前郑州市查获的倒卖经适房案件中,基层派出所民警参与倒卖户口的情况严重。

按《郑州市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申请者须具有郑州市区户口3年以上。郑州市的户籍管理政策规定,外地户籍迁入郑州市区须符合相关条件,由郑州市公安局审批,比较严格。外地户籍迁入郑州郊县由各郊县把关,无任何限制;户口由郊县迁入市区,不需要审批。

这一管理漏洞滋生了郑州专门代办、更改户口的行当。据郑州市二七区法院审理查明: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无业人员芦秋利分别向中牟县公安局刁家派出所原所长李志强等9人行贿198.16万元,私自为他们办理郑州市区户口1980个。同年,郑州市仅向市场推出6000套经适房房源。

郑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支队长王新敏说,发生以上问题,除了户籍审批制度不健全,还有基层派出所未落实专人办理户口制度,导致一些派出所的户籍微机用户口令和密码不保密,可随意授权他人使用,成本的《户口迁移证》可随意领取。

业内人士分析,翟振锋一家四口皆有双户口很可能是转移资产、掩人耳目,但此案反映出我国户籍制度的漏洞应当重视,必须严格管理。

经适房房源大量流失

对于翟振锋女儿在兰亭名苑小区拥有的11套房产,官方称均为商品房。据调查,兰亭名苑经适房项目2004年立项,2005年开工,但该小区有多栋楼为商品房

据郑州市房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是2005年之前建的,因此有“补差商品房”,因为有的经适房项目政府配套跟不上,为鼓励开发商建设,当时就允许开发商建25%左右的“补差商品房”,2005年9月郑州市《经适房管理办法》出台后就没有了。

目前该小区有多少商品房、多少经适房,有无经适房被违规建成商品房,郑州市相关部门称正在进行司法调查。

郑州市房管局提供的数字显示,2005年至2009年间,开发商上交至郑州市经适房管理中心供市民公开选购的经适房房源仅占总房源的1/3,其余的都流入“暗渠”。

据调查,流失的房源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项目在繁琐的审批过程中,职能部门为了部门利益强留房源;二是开发企业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为便于疏通各种关系以及照顾自身社会关系,自行预留部分房源;三是管理部门个别工作人员在履行行政审批职能过程中,利用职务之便,索要房源。

2012年4月,郑州市政府意识到经适房的混乱,宣布停建经适房。当年8月,河南省住建厅负责人称2013年全省将全面取消经适房,原因之一是,经适房资格审查比较难,容易滋生腐败,在操作过程中容易有失误。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房妹折射经适房利益链 河南将取消经适房
来源:京华时报2013-01-11 07:54:00
近日网上曝出的郑州“房妹”事件,以郑州市二七区原房管局长翟振锋被刑拘、其全家4口双户口中的非法户口被注销而告一段落。记者调查发现,“房妹”事件是此前郑州市经适房腐败的一个缩影,典型性地折射出经适房的黑色利益链。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