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转战H股 最快上半年在港挂牌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3-01-10 14:00:00

B转H或是今年资本市场的一大亮点,继中集集团成功试水后,包括万科在内的多家B股公司开始瞄准中集模式。21世纪网从多家国际会计事务所获悉,万科已委托德勤作为B转H审计机构,或模仿中集模式,预计最快上半年挂牌上市。

作为中集B股转板H股的审计机构,普华永道预计今年将吸引更多B股公司试水H股。德勤亦看好转板市场,认为将有大约40家B股公司可望转换成H股公司。

万科委托德勤转战H股

“中国大陆资本巿场改革和放宽H股上巿要求将有助推动B股公司转成H股上巿的趋势,这势必成为2013年香港IPO巿场另一主要亮点。”德勤中国全国上市业务组联席主管合伙人欧振兴十分看好中集集团在内地B股公司中的示范效应,他认为,按照中集模式来统计,内地大概有40家公司满足转板要求。

根据港交所的股本证券基本上市规定,申请于主板上市的公司需要符合盈利测试、市值/收入测试,或是市值/收入/现金流量测试这三项财务准则其中一项。

盈利测试准则是股东应占溢利在过去三年至少5,000万港元,其中最近一年盈利至少2000万元盈利,以及前两年累计盈利至少3000万港元,同时上市时市值最少达2亿港元。

市值/收入测试准则是指上市时至少达40亿港元,同时最近一个经审计财政年度至少5亿港元。至于市值/收入/现金流量测试,是指上市时至少达20亿港元、最近一个经审计财政年度收入至少5亿港元,以及前3个财政年度来自营运业务的现金流入合计至少1亿港元。

此外,正在申请上市的证券类别占发行人已发行股本总额的百分比不得少于15%。除符合上述香港上市要求,有A股背景也是欧振兴考虑的因素之一,“没有A股背景,到香港重新上市,手续繁琐。”

欧振兴表示,目前三类企业更适合转H板。“一是公司所属板块受香港投资者欢迎,例如零售、消费品等,预计国家扩大内需,这一板块未来的利润增长可能较好;二是公司的融资压力较大,如果公司有中长期债务将要到期,在香港融资来换债务的意向比较明确;三是公司的发展计划需要拓宽融资平台,比如房地产公司,希望在经济转好的时候多融资买土地建房。”他说。

一般而言,在香港上市最好做一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财务报表,而2011年以前,万科的审计报表是按照中国会计准则制定,万科是否会为转板上市重新制定报表?对于万科的审计进程,欧振兴表示不方便代表万科发表看法。他说,继中集成功转板之后,后来者的筹备时间有机会或将会缩短。中集集团去年8月中旬公告,12月中旬上市,从公告到挂牌上市,共花了四个月时间。

“B股市场一般会在2月、3月期间发布业绩公告,预计公告可能将会让审计时间压缩一点。”欧振兴说。“但介绍上市可向港交所申请豁免,在B股市场已有大批股东,转板没有新的股东,也没有新的融资,按照中集的案例,港交所允许用内地准则来做香港的财务资料。”欧振兴进一步解释道。

普华永道预测今年B转H超过5家

普华永道香港资本市场服务组合伙人陈朝光对21世纪网表示,107家B股公司当中,有30多家公司转H板的可能性较大,今年将有至少3—5家B股公司将转板H股。

“除了达到香港主板上市的财务要求,我们将2011年的净利润设置在1亿元以上,符合条件的公司更容易被香港市场接受。”陈朝光说,符合香港主板上市财务要求的公司有60家左右,但考虑到上市后流通量,将目标锁定在盘面较大的30家公司,“但也不排除有利润低于1亿元的来港上市。”

“年内转板3-5家是保守的估计,”陈朝光说,如果监管层面的政策放开,加上中集等一两家先行者的示范效应,乐观估计今年有可能超过5家公司将在香港挂牌上市,但预计不会超过10家。

由于H股市场中海外投资者占比很高,B转H的审计往往委托国际会计事务所。“一般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陈朝光说,海外投资者更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报表,因此大部分B股公司可能需要重新制定报表。审计工作将影响某些B股公司的上市时间表,从筹备到香港挂牌起码需要半年,预计最快上半年有一两家公司成功转板。(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万科转战H股 最快上半年在港挂牌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3-01-10 14:00:00
B转H或是今年资本市场的一大亮点,继中集集团成功试水后,包括万科在内的多家B股公司开始瞄准中集模式。21世纪网从多家国际会计事务所获悉,万科已委托德勤作为B转H审计机构,或模仿中集模式,预计最快上半年挂牌上市。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