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控持续 河南本土房企加速两极分化

来源:大河网 2013-01-09 09:10:00

楼市调控背景下,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河南本土房企加速两极分化,其中,一些房企无法适应,被迫转型或退市,另一些房企却在行业调整中突破行业周期,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这些企业往往在资金、规模、管理等多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品牌性为市场所认可。由此可见,在调控年,本土品牌地产的“价值上升曲线”越发清晰,市场呈现出强者恒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

中小房企生存堪忧

楼市调控导致行业整体利润率受到冲击,但随着楼市转暖,品牌房企的资金流逐渐走好,而中小房企受到的冲击远没过去,随着本土品牌房企加快扩张、外来一线房企强势进驻,本土一些中小房企受到的冲击或许才刚刚开始。

显然,销售下降,资金周转慢是实力较弱的中小房企生存状况恶化的直接原因。一些中小房企融资渠道单一,当银行信贷收紧的时候,他们只能将目光转向民间借贷或信托融资,一些小房地产商甚至靠借高利贷维持运转,生存状态堪忧。

竞合地产董事长王东表示,随着大房企的积极扩张,中小房企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回款困难,利润率整体下滑,而且因为抵押资质的问题,相比品牌房企,它们面临的资金压力更大,同时,越来越多的一线房企开始进驻郑州市场,一定程度上也压缩了本土中小房企的市场空间,摆在这些中小房企面前的是销售萎缩和融资困难双重难题。

一位开发商告诉记者,由于在售项目和土地储备都很有限,其在售的两个项目签约率又低,“所以我们的资金周转率相比大企业来说要低很多,压力也就更大。”

品牌房企加快扩张

2012年12月24日,建业集团宣布,集团合同销售总额已超100亿元人民币,成为河南首家突破百亿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行业不景气的背景下,建业反而首次进入百亿俱乐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调控背景下,市场愈发向品牌房企集中。

对此,有业内人士直言,近两年来楼市成交量往品牌开发商集中的程度越来越高,品牌开发商在市场的占有率越来越高。

目前,以建业、正商、美景、康桥、正弘、鑫苑、永威等为代表的郑州品牌房企,在市场上越战越勇,不但开发业绩迅速提升,而且一些有品牌有实力的房企也加快抄底土地市场和项目并购的速度,2012年1月,郑州新年首次土地拍卖共推出8块土地,正商拿下7块;同样,去年,建业也在濮阳、许昌、信阳等地市不断拿地,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房地产行业行情低迷,正是对外扩张的大好时机。“房地产行业的并购,并不是要收购品牌或是技术,而是为了收购土地和项目。目前,收购中小房企可以较低价拿到土地。”

另外,除了加快并购和提升业绩,本土品牌房企的经营业态也在不断扩展,除商业地产越来越受到房企青睐外,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等多业态经营模式也日趋明显,品牌房企逐渐从单纯的“盖房子和卖房子”升级为“提供房地产一条龙服务”,可以想象,未来房地产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信贷市场更多倾向品牌房企

房地产调控以来,相比大型品牌房企,中小房企的资金链压力更大,这是因为,在市场资金链较紧的情况下,品牌房企获取贷款的能力远大于中小房企。

一位在大型国有银行负责房地产信贷的人士告诉记者,目前银行有选择性的开展房地产信贷业务,对于市场品牌度高、业绩好的房企,大型国有银行基本都会积极支持,只是风控较严,但是对于小型开发商,大型银行已经基本上不合作了。

竞合地产市场部研究表明,限购限贷政策出台后,品牌房企在推盘策略、产品定位及销售策略等方面较前期均有所调整,因此,本轮调控后,他们的资金状况反而转好,加之银行信贷市场的资金各种渠道流向这些企业,拉大了它们与中小房企的差距。

竞合地产董事长王东表示,本轮调控进行到现在,资源的集中度已经越来越突出,随着资源集中度的不断攀升,相比于楼市调控最紧张的阶段,未来中小房地产企业面临的压力可能会更大,相反品牌房企的融资渠道相对更加广阔,现金储备更加充裕。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楼市调控持续 河南本土房企加速两极分化
来源:大河网2013-01-09 09:10:00
楼市调控背景下,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河南本土房企加速两极分化,其中,一些房企无法适应,被迫转型或退市,另一些房企却在行业调整中突破行业周期,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这些企业往往在资金、规模、管理等多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品牌性为市场所认可。由此可见,在调控年,本土品牌地产的“价值上升曲线”越发清晰,市场呈现出强者恒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