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兴杰 :城镇化,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波?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3-01-07 08:17:00

城市史专家亨利·皮雷纳曾有句断言:“在任何一种文明中,城市生活的发展都必须依靠工商业。气候、民族和宗教的差异,与时代的不同一样,对于这一事实来说是无关紧要的。”皮雷纳似乎确立了一种城市化的“铁律”:工商业先行,城市化是一种自发秩序的结果。以“市”带动“城”的发展,“市”,不仅是市场、市集,更是一种交易的空间与制度,不仅需要一定的场地,还需要各种规则、法律的保护;“城”,则意味着一种自治的公共空间的形成,服务于工商业的发展。这也是城市化的逻辑所在:城市是权利的集束,包括人身自由、司法权、治安权、财产权等,如欧洲一句谚语所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城市实现了权利的均等化与普惠,正基于此,城市化才会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形成一个橄榄形的中等收入人群队伍,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中国的城市化率超过50%,在统计学意义上,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旗鼓相当,但是从权利落实角度而言,城市化率在35%左右,在城市中的农民工并没有成为市民,无法享受到城市给予的权利与福利。中国的城市化率,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城乡二元结构不仅体现在经济模式上,也表现在权利实施方面,因此,城镇化扮演着破解城乡对立的关键角色。

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经济增长取决于土地、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城镇化意味着土地、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从而为中国经济的第四波增长浪潮注入活力。廉价劳动力的时代已经终结,但并不意味着劳动力短缺,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还并未完成。青壮年劳动力在城市中并没有“安居”,也就无法“乐业”。

囿于户籍制度,农民工在城市中难以扎根,单是“子女就学难”一项就让农民工成为城市中的“异乡人”。即便如此,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的时间也正在延长,一项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农民工从开始进城务工到返乡的平均时间将近9年,而2008年为7.8年。如果能解决农民工在城市的“平权”问题,让农民工真正成为“市民”,那么,中国的人口红利不但将继续,而且会提供一支高水平的劳动力大军。在欧洲中世纪,农奴逃进城市并居住1年零1天便可以成为市民,农奴主就不能再将其抓回去。中国的城镇化需要终结农民工作为“候鸟”迁徙于城乡之间的命运,唯有如此,城乡二元对立才会慢慢化解。

城镇化,也是市民化的过程。城镇实为市民的共同体,是权利与义务的共同体。市民具有居住权,要让进城的农民得以“安家”,换言之,住房不能成为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居者有其屋”。此外,城镇化需要实现权利从“属人”到“属地”的转变,户籍制度使身份与权利无法随着居住地而流动,就业、医疗、养老等市民权利带有浓重的血缘色彩。城镇化赋权于市民,实现福利普惠与公平分配,才能激活内需,实现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循环,让全国人民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从“追赶型”向“赶超型”发展的转折点,基于权利之上的经济增长才可能完成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才可能是稳定、协调与可持续的。(新金融观察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孙兴杰 :城镇化,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波?
来源:中国经济网2013-01-07 08:17:00
城镇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造城运动’,更不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火爆,而是一场基于权利普惠的经济革命。城镇化是中国经济从‘追赶型’向‘赶超型’发展的转折点,基于权利之上的经济增长才可能完成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才可能是稳定、协调与可持续的。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