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王潮再现 2013年土地市场有望持续升温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3-01-05 09:23:00

2012年土地市场先抑后扬,并在年末出现“地王潮”。面对“火爆”的土地市场,国土部公开表示要严控“地王”,稳定2013年的土地供应。但是,随着楼市预期的不断加重,不少房企仍然选择“顶风”拿地。有业内人士向中新网房产频道表示,2013年的土地市场将会更加活跃。

“地王潮”再现 国土部强调稳定土地供应

2012年土地市场先抑后扬,在经历了年初的漫长“寒冬”之后,年末各大“地王”纷纷涌现,一个月内连出四个“地王”。11月27日,北京、上海土地市场同日出现“地王”,楼面价均超过3万元/平方米;11月28日,深圳新的总价“地王”诞生;11月30日,南京一举摘得全国总价“地王”。

面对日渐“升温”的土地市场,国土部在12月18日公开表示,要严控“地王”现象。受此影响,北京市国土资源局随后宣布暂停挂牌出让农展馆北路地块,该地块挂牌起始楼面价高达3.38万元/平方米,有望成为北京新的“地王”。业内人士认为,“准地王”的摘牌可以避免对地价推波助澜。

此外,国土部还在公开表态中强调,要稳定2013年的土地供应总量,加快编制2013年的土地供应计划,计划总量要保持住宅用地供应总量不低于过去5年年均实际供应量。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房地产会长陈宝存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称,“频频出现的‘地王’主要是由市场决定的,建议政府应加大土地的供应量。”

“顶风”拿地 房企积极补仓备战2013年

国土部18日的“喊话”尚在耳边。24日,天津便诞生了土地总价和楼面价的“双料地王”。 紧接着第二天,上海海门路55号地块更是以56.8亿元的价格,刷新了2012年的全国土地总价纪录。在2012年的最后一天,北京通州梨园地块还以491%的溢价率,创了2010年以来的新高。

房企纷纷“顶风”拿地,意在备战2013年。由于此前实施“去库化”策略,房企在2012年下半年,在刚需入市的影响下,销售额大幅攀升。在资金回笼的同时,开发商急需拿地补仓备战2013年,以万科为代表的标杆房企表现的尤为强烈。

在2012年的最后一个月份,万科保利、中海、恒大等9家标杆房企的累计购地金额高达390多亿元,环比11月增长超过32%,刷新了年内月度购地的纪录。其中,作为国内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万科在2012年全年的拿地金额已接近400亿元。

业内普遍认为,万科等标杆房企的积极拿地补仓,主要源于对未来楼市的看好。“正是因为对后期楼市的看好,大家才敢在土地市场上‘争夺’地块。”陈宝存认为,大家对未来楼市的预期都是认可的。

楼市预期加重 业内看好2013年土地市场

虽然,2012年年底的土地市场十分“火爆”;但是,仍然不能掩盖全年土地市场偏冷的局面。受楼市调控政策的影响,2012年年初的土地市场十分低迷;楼市下半年的逐渐“回暖”,使得房企拿地的愿望日益增强;在房企的激烈争夺中,“地王潮”随之产生。

可是,与2010年的“地王潮”相比,2012年年末出现的这波“地王”, 它们的实际溢价并不算高,叠加合理的开发成本,也很少有超过在售物业价格的,而土地的成交价格也尚在合理的范围内。

此外,城镇化政策的提出,无疑给楼市注入了一针兴奋剂。业内普遍认为,随着政府着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相关信息不断释放,房地产发展史上最大规模的“刚需”人群有望被唤醒,极大的加重了房企对未来楼市的预期。

受楼市预期加重的影响,房企拿地的需求大涨;但与前几年的推地情况相比,2012年土地市场的推地力度却整体不强;因此,2013的土地市场有望持续升温。中国房地产学会会长陈国强在接受中新网房产频道采访时也表示,“2013年的土地市场将会更加活跃一些。”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地王潮再现 2013年土地市场有望持续升温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3-01-05 09:23:00
2012年土地市场先抑后扬,并在年末出现“地王潮”。面对“火爆”的土地市场,国土部公开表示要严控“地王”,稳定2013年的土地供应。但是,随着楼市预期的不断加重,不少房企仍然选择“顶风”拿地。有业内人士向中新网房产频道表示,2013年的土地市场将会更加活跃。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