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卖给开发商有毒土地赔偿1.2亿

来源:人民日报 2013-01-04 09:16:00

在赫山土地修复工地,工人正在将污染土壤装袋吊装。

核心阅读

工厂逐渐搬迁,高楼拔地而起,城市迅速扩张……在各地近些年司空见惯的“厂退楼进”变迁中,一些曾遭受生产污染的“毒地”被遗留下来。

生了“病”的土地,谁来“治疗”?“治愈”要花费多大的代价?近日,记者赴武汉市赫山土地修复现场进行了调查。

武汉二环内,汉江南岸,一片梯形地块被围墙围起,这就是位于汉阳赫山的武汉农药厂原址。从高处俯瞰,围墙之内,条块纵横,片片斑驳,与周边高楼林立的景致形成鲜明对比。现在,当地政府正在付出巨大努力,修复这块受污染的“伤疤”。

1月3日,正值隆冬,修复工地仍然一片繁忙。赫山土地修复项目现场负责人张琴告诉记者,对于赫山项目而言,冬季是最好的施工季节。武汉冬天气温低,气味不易挥发,又不下雨,这几天正抓紧进度工作。

受污染难开发,242亩“珍稀”地块修复进度过半

入秋时记者曾探访赫山土地修复施工现场。与现在不同,行走在各施工区之间的夹道上,阵阵农药味儿就扑面袭来。

施工现场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片土地污染物已经深入地下,在修复施工开挖以后,难免有气味散发,在冬天基本就没有了。

记者在修复现场看到,这块土地被分成了若干个小的区块,这些区块或有杂草,或挖成了大坑,或覆盖了薄膜。场地东侧,一排排用于生物化学还原的巨大白色塑料大棚耸立其间。在一个已经挖开的土地区块内,工人们全副武装,身穿白色的防护服,戴着头盔和口罩,正在装运污染土壤,准备外运焚烧。

张琴说,这片正在修复中的地块占地面积约242亩,是原武汉农药厂厂区,土壤受农药污染严重。

武汉市环境保护局数次调查发现,这块地“病情”严重。2010年3月,经武汉市国土、环保、汉阳区政府、科研院所等单位综合调查研究,决定进行修复。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修复项目于2011年5月正式开工,目前总体进度已近60%,预计于2014年5月底完工。

污染深度最高达9米,七成污染土壤需高温焚烧

对于修复目标,负责修复工作的北京建工环境修复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程斌介绍,该地块的《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以致癌风险10-6至10-5作为可接受风险水平,即风险概率相当于100万人中有1人可能因污染致病,这个概率比国内同类修复项目要低很多。

“为了弄清楚这块地的污染情况,我们辗转找到了农药厂的老工人,回忆当年的生产状况,并找到一份20余年前的厂区布局图。”张琴告诉记者,经过详细调查和勘探,最终确定赫山地块70%以上的区域都受到了污染,污染总土方量达到29.68万立方米。主要污染物是有机磷、有机氯农药,;平均污染深度在1.8米左右,局部最深达9米。这些有害物质须尽快治理,以避免迁移与扩散,影响环境安全。

污染容易修复难,赫山地块修复成本预计达2.8亿元

“赫山地块的土地修复成本预计会超过2.8亿元。”张琴告诉记者。

土地修复专家说,如果计算一下污染企业搬迁前共创造的产值,再对比土地修复的成本,可以看出污染对于土地价值的负面影响非常巨大。

专家告诉记者,由于造成污染的企业生产期跨度比较长,经营过程也比较复杂,因此很难获取企业创造价值的总体数据,但土地的污染在土地交易和再开发利用过程中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一点毋庸置疑,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专家观点

土地修复亟待规范

  “我国有环境法、大气污染法、水污染法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法等,但对土壤污染却没有明确的规定。”武汉市环保局污染防治处负责人说,法规不完善,就难以对此有效监管。

  技术同样有所欠缺。高胜达说,国内目前主要采取焚烧和阻隔等方式处理污染土地。融资压力下,往往要求短期内解决污染问题,这导致技术含量较低的处理方式成为主流。

  而最大困扰还在于资金。武汉市环保局污染防治处调研员黄运动告诉记者,原则上应该是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治理。但实际中,很多污染企业不可能拿出大笔资金;而且污染状况往往很严重,开发商很难自行修复,质量也无法保证。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武汉卖给开发商有毒土地赔偿1.2亿
来源:人民日报2013-01-04 09:16:00
工厂逐渐搬迁,高楼拔地而起,城市迅速扩张……在各地近些年司空见惯的“厂退楼进”变迁中,一些曾遭受生产污染的“毒地”被遗留下来。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