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杆房企12月掷400亿购地 拿地重回一二线

来源:新京报 2013-01-04 08:16:00

摘要:2012年12月拿地的房企中,万科、中海拿地金额均突破百亿元。而包括万科、中海等在内的9大标杆房企,单月累计购地金额达394.29亿元,环比2012年11月的297.9亿元,增长了32.4%,综合标杆房企拿地区域来看,一线城市占比20%,二线发达城市占比21%,二线发展中城市占比42%。

随着销售回暖,房企在近期的土地市场表现也频频升温。2012年12月拿地的房企中,万科、中海拿地金额均突破百亿元。而包括万科、中海等在内的9大标杆房企,单月累计购地金额达394.29亿元,环比2012年11月的297.9亿元,增长了32.4%,同时刷新2012年内的月度购地新纪录。

单月购地总额环比增32.4%

虽然时值岁末,但房企在2012年12月拿地的热情依然高涨。通过对包括万科保利、中海、恒大(论坛)在内的9家标杆房企在12月出手购地的统计,截至2012年12月30日,9大标杆房企累计购地金额达394.29亿元,环比11月的297.9亿元增长了32.4%,并同时刷新年内月度购地新纪录。

而房企对于热点地块的角逐不止体现在住宅用地,对优势突出的商办地块同样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本报记者通过公开资料整理发现,截至2012年12月26日,房企涉及商办土地的出让金约234亿元。

一位不愿具名的房企人士称,事实上,从2012年8月底开始,全国主要城市的土地市场明显复苏,各大开发商均开始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而且地价及溢价率均有所上行,可见目前市场的主流开发商对市场见底的判断已经基本一致。他同时表示,地价对房价的影响也将再次出现。

企业拿地及经营策略分化

随着销售回暖,房企在土地市场的近期表现屡屡升温,地王频现身。但据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分析认为,房企整体拿地积极性还是低于2009年-2010年那种接近疯狂的程度。

2012年12月拿地的房企中,万科、中海拿地金额均突破百亿元,而保利地产在当月表现较此前略有收敛,以97.97亿元的拿地支出位居第三。

通过拿地情况可以发现,2012年房企的经营策略发生了显著的分化。万科保利、中海毫无疑问是以销定量,即根据销量来决定拿地规模,以期保持土地储备的恒定;而富力恒大、华润、金地、绿城等房企形成另一阵营,其拿地规模明显小于各自的销售规模,略显保守,仍处于明显的去库存周期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招商地产,2012年采取了势头勇猛的扩张策略,拿地的规模远远超过其销售规模。

而据业内人士分析,房企未来表现或将进一步分化,标杆房企由于整体业绩良好,仍将在未来的拿地高潮中位居主力;而一些中小开发商销售滞后,未来买地求生的情况将愈演愈烈。

拿地趋势回归一、二线明显

机构数据统计显示,进入2012年第四季度以来,土地市场迎来供地高峰期。其中,10月全国300个城市共推出土地3242宗,供应面积为13326万平米;而11月推出土地3949宗,推出面积为15513万平米;而进入12月,供地面积达到最高潮。截至2012年12月30日,全国26个城市共计推出土地5400宗,共计面积约21600万平米。

面对充足的供应,房企在购地时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倾向。综合标杆房企拿地区域来看,一线城市占比20%,二线发达城市占比21%,二线发展中城市占比42%,三、四线城市占比18%,由此不难看出,房企对于二线发展中城市青睐有加。

早在本轮宏观调控初期,由于限购约束较小,二、三线城市一度成为开发商的“避风港”。然而在一、二线城市迅速回暖,三、四线城市投资泡沫加剧的现实面前,以标杆房企为首的企业对三、四线城市未来存在一定的调整风险持保留意见,因此在选择地块时,也普遍采取了回归一、二线城市的策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标杆房企12月掷400亿购地 拿地重回一二线
来源:新京报2013-01-04 08:16:00
2012年12月拿地的房企中,万科、中海拿地金额均突破百亿元。而包括万科、中海等在内的9大标杆房企,单月累计购地金额达394.29亿元,环比2012年11月的297.9亿元,增长了32.4%,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