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城共进 新发展模式下的龙湖路径

来源:中国网地产 2023-05-08 14:18:20

在过去,人们很难想象,一顿烧烤如何能让一座城市一床难求。

但山东淄博做到了。仅五一假期期间,这个人口只有500万的四线城市,就接待了数以百万的外来游客,八大局霎时成为全国最红的“景点”,烧烤店老板在爆棚的生意收摊后,还要连夜在家拿铁皮打小炉子。

近年来,不少城市享受过流量的红利,杭州的未来城市,合肥的风投城市,24小时不夜城的长沙,以及重现长安繁景的西安,等等,如今,还可以再加上温情与豪迈并存的淄博。

与城共进 新发展模式下的龙湖路径_中国网地产

它们形形色色的标签,一方面成就了城市的气质,更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城市差异化突围的顶梁柱。

在城镇化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每一座被流量偏爱的城市背后,都有一段关于转型升级的探索过程在这条路上,有政策的倾斜、有变革的决心、也有试图大展身手的企业与人。

那些与城市共生共存的房企们自然也包含在内,因为这同样是他们关于新发展模式突围的关键指引。

与城共进 新发展模式下的龙湖路径_中国网地产

不久前的5月6日,龙湖官方发布了城市级品牌主张——“至善龙湖,与城共进”。根据龙湖的释义,“与城共进”即是伴随着城市发展的脚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实现与城市的共同进化。

进化是一个生物学的名词,代表着渐进演变并最终实现质变的过程,龙湖提出的与城市共同进化,所求的也是通过自身演进与城市发展耦合,助力城市建设,赋能城市发展。

过去的一年里,龙湖持续完善业务架构,推出了全新品牌龙湖龙智造,构建了地产开发、商业投资、长租公寓、物业管理、智慧营造五大航道并进的格局。而在今年3月,龙湖正式发布了新的系统梳理成果——由五大航道组成的开发、运营、服务三大业务板块。

至此,龙湖“与城共进”的全业务链条也已清晰可见。

与城共进 新发展模式下的龙湖路径_中国网地产

其中,开发板块依托30年经验,不仅仅可以向城市输出高品质空间,更能将促进土地价值和城市价值的全面进化与提升,助力城市土地资源从生地到熟地,从熟地到宝地的价值蜕变。

运营板块的天街、冠寓、蓝海引擎等产品,通过青年人、城市家庭的消费、安居、工作三大类生活空间的良好运营,持续完善城市配套,满足需求进化和升级,丰盈美好生活体验,激发城市活力,共筑城市繁华与兴盛。

在服务板块,基于行业领先的数字科技能力,龙湖智创生活在服务社区空间的同时,通过现代城市发展趋势和对民众需求的深刻洞察,为智慧城市针对性地提出管理服务解决方案;而全新的“智慧营造”品牌龙湖龙智造,依托高效的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相关模块对接的科技底座,成为了诸多城市新地标的缔造者。

之于城市,龙湖演绎出开发业务的“至善品质,与城共生”、运营业务的“至善体验,与城共兴”以及服务业务的“至善智慧,与城共创”。

从一家房企的角度,龙湖回答了人居升级、产业转型、消费复苏、人才安居、城市更新、智慧城市等诸多的时代命题,也给出了自身发展的答案。

如今,龙湖花园南苑的业主们,依然在熟悉的大风车下跳舞健身,享受高品质的居住生活;重庆金沙天街的高铁穿楼,已成为魔幻山城的一个缩影;龙湖冠寓合肥长宁公寓,见证了合肥解决人才安居的决心;北京亮马河畔的烟火气,变身为京城新的风向标;杭州杭腾未来社区里的人们,则可以通过龙湖龙智造打造的“驾驶舱”,看到城市未来的人居图景……

于城市的流量入口处,正出现越来越多的龙湖身影。在房地产发展新旧模式转换的大幕下,龙湖通过自身的演进,印证了一条与城共进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2023年,龙湖集团迎来创立的第三十个年头。紧跟城市进化脚步,龙湖或许只是遵循了一个最简单的逻辑,在“善待你一生”的使命之下,从人与空间的关系中不断挖掘需求,承接需求,最后满足需求。

这是龙湖不变的东西,正如“至善龙湖,与城共进”品牌主张里的前半句,为了“善待你一生”的使命,龙湖已努力了三十年。并且,还会继续努力下去。

(责任编辑:李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广告信息,由广告主授权中国网地产发布,文中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与城共进 新发展模式下的龙湖路径
来源:中国网地产2023-05-08 14:18:20
在过去,人们很难想象,一顿烧烤如何能让一座城市一床难求。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