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有高度厚度温度气度的特大城市

来源:新华日报 2022-12-19 11:59:53

近日,在南京紫金山入城余脉古鸡笼山下的世界文学客厅,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接受新华日报采访。

打造重要的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

记者: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进程中,南京如何定位?

韩立明:按照省委部署要求,南京的定位是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的示范引领。

我们要在高质量发展上做示范引领,发挥科教人才优势,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勇当科技与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要在区域协调、城乡融合上做示范引领,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南京都市圈成为跨区域都市圈建设典范,“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不断完善;要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上做示范引领,深入实施就业创新筑梦、公共服务倍增、全龄友好包容等工程,让兜底保障更暖心更有尊严,基本建成“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要在文化自信自强上做示范引领,充分彰显古都神韵与国际风范,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样板城市;要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做示范引领,精心呵护“山水城林”的城市风貌,努力绘就美丽中国的南京画卷;要在特大城市治理上做示范引领,推进精细化、智慧化治理和“全周期管理”,建成安全发展型城市、市域治理现代化城市。

记者:省委全会明确支持南京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南京将如何推进这一工作?

韩立明: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我们将以高质量的教育涵养源头活水、以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激发动能活力、以高素质的人才夯实基础力量,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奋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

更加突出前沿技术创新。我们将全力推动紫金山实验室在6G研发、“东数西算”等领域争取突破,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和新建,努力在硬科技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上走在前列。

更加重视高端人才支撑。今年,136名博士后入选省首批“卓越博士后计划”,海外引才数量占全省比重达36%,省战略科技领军人才大多出自南京。我们将积极推进国家级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建设,争当人才强国“雁阵”格局的“头雁”。

更加聚焦创新生态打造。今年获批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市和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市。我们将充分用好试点,着力构建产业、科创、人才、天使4大系列基金,构建共建共享的开放创新生态,形成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的创新格局。

更加强化区域辐射带动。我们今年成功推进了南京都市圈创新合作的30多个重大项目,深入开展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试点。下一步,我们还将共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长三角科创共同体,推进宁镇G312产业创新走廊、宁苏G42沿线人才创新走廊等载体建设,在融入全省“1+3”重点功能区布局中,实现创新驱动和产业能级的整体跃升。

奋力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记者:省委全会强调,要把制造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南京如何谋划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韩立明:历史并客观地看,南京产业结构有特大城市的独特性,制造业与服务业三六开。近年来,我们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在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先进制造业百强市中列第4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5.9%、居全省第一。依托这些优势,我们将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奋力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具体做好四件事:

增强“耦合度”。当前,传统的产业边界已被打破,我们要超越项目思维,看到产业要素之间的耦合更加重要,推动形成更强的爆发力和集聚力。对南京而言,产业耦合有“制造+服务”“软件+硬件”“实体+数字”三条路径,我们要抢占新一代人工智能、未来网络等新赛道,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元宇宙集聚区,为江苏建设“数实融合第一省”挑大梁、作支撑。

推动“集群化”。南京智能电网产业规模全国第一,软件产业、人工智能居全国前四,新型显示、基因细胞等细分产业有着较强竞争力。我们将牢牢把握产业集群这一产业发展的高级形态和组织方式,加快打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万亿级产业地标、智能电网5000亿级集群,推动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迈上千亿规模,力争再新增3—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积极创建国家未来产业试验先导区。

提升“含绿量”。南京将瞄准“存量减碳、增量近零、碳资源化”的路径,坚定走下去,加快石化、钢铁等重点企业绿色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在绿色低碳发展中抢得先机、走在前列。

强化“协同性”。今年,在疫情形势下,我们仍成功举办了世界智能制造大会、软博会、全球服务贸易大会暨数字贸易峰会等一系列展会,危中寻机,推动产业协作更加紧密。在市域范围,我们将坚持特色发展、错位竞争,每个板块围绕各自定位,突破百亿级项目和千亿级集群;在城市群和都市圈范围内,找准南京定位,大力推动“研发+产业”“生产+展示+销售”等协同合作,构建链式配套、梯次布局的产业互补体系。

与民同心把期待变成南京现实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把百姓期待变成南京现实?

韩立明:《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网上公示,收到反馈意见1100多条,我们一一做了回应,从中我们读出了南京百姓四个方面的期待:

一是期待城市实力更强、能级更高。城市有实力,市民就有自豪感。我们将着力打造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示范区,显著增强城市科技创新策源、开放枢纽门户、文化标识引领等核心功能,力争人均GDP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建成全球创新型城市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要金融中心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二是期待家园更为宜居、更富内涵。这几年,我们着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小西湖、颐和路等一批项目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奖、住建部典型案例;过江通道形成“7桥2隧3轨”,今年还将有燕子矶长江隧道、地铁1号线和7号线北段等项目投入运营,交通拥堵指数在全国100个重点城市中降至第44位;江北新主城加快崛起,近几年共实施50多个重大民生项目,仅义务教育学位就新增4万个。下一步,我们还将不断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品质,提高副城新城配套水平,加快实现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宜居宜业。

三是期待生活更有品质、更具归属感。我们高度关注市场主体,推出“小店计划”和扩消费、促投资一揽子计划,综合采取税费、房租减免和金融支持等措施,疏解市场主体压力,用更加到位的服务留住城市“烟火气”。我们要与民同心,着力稳就业稳预期,认真解决“一老一小”等突出问题,打造“有归属感的城市”。

四是期待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我们将全面加强韧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打造具有南京特色的“一网统管”体系。群众有困难,一定要相信党委政府在。我们将始终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细致入微地做好各项工作,全城同心平稳度过考验。

记者:能否用一句话描绘您心目中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南京图景?

韩立明:现代化建设的成效,最终要用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来衡量。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我心目中中国式现代化的南京图景,就是要把南京建设成为有文化厚度的城市、有创新高度的城市、有生活温度的城市、有风景气度的城市,让每位市民在这座城市都有情感归属的认同、梦想成真的机会、幸福美好的生活。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双传学 顾新东 杭春燕 颜芳

(责任编辑:王永超)
网站无障碍
建设有高度厚度温度气度的特大城市
来源:新华日报2022-12-19 11:59:53
近日,在南京紫金山入城余脉古鸡笼山下的世界文学客厅,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接受新华日报采访。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