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会高管集体“打气” 房地产信心恢复如何?

来源:中新经纬 2022-09-14 09:19:50

2022年中报季已过半,从目前已举行业绩发布会的房企来看,不少房企高管认为:当前房地产市场已经筑底,行业信心正在恢复。

从数据来看,2022年的新房市场在五、六月份回稳,七、八月份又有所回落,基本可以判断为二次探底。二手房市场表现相对较好,已于七、八月基本回稳,这成为市场一个不错的信号。

未来房地产市场将呈“L形”走势,2022年三季度,市场逐渐接近“L形”底部,行业也必将经历一个较长筑底过程,同时各城市楼市分化也将加剧。

高管业绩会集体“打气”

喊出“活下去”的头部房企万科,坚持了“短期市场已筑底,恢复是缓慢温和过程”的判断。

万科董事局主席郁亮在公司中期业绩会上表示:“市场有高有低,不可能单边上扬也不可能单边下跌,要尊重常识、敬畏市场,行业需要‘生火取暖’。”

万科举办的媒体发布会上,郁亮还表示:“市场容量还是有的,未来房屋也会随着老化而自然迭代,未来是温和恢复的过程,这将是波浪式的变化。”

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在公司中期业绩会上表示,自2021年6月份市场下行到今天,市场已进入底部,且处在底部盘整时期,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市场信心的恢复。他认为2023年6月份,市场应该可以恢复到健康发展阶段。

莫斌推断,中国房地产市场每年有超过10万亿元规模,这样的规模水平至少还有10年。

中海地产董事局主席颜建国认为,房地产市场短期依然承压,但中长期市场向好。未来,房地产还是一个可以长期坚持的庞大行业,“市场仍在底部盘整,信心仍在恢复。”

旭辉集团董事局主席林中则表示,目前,房地产市场正处在筑底恢复的过程中。由于2022年7月、8月天气炎热,再加上停工影响,部分需求被延后。随着政策、气温等因素改善,市场恐慌情绪会消失,需求也将逐步释放。预计9月、10月房地产销售额会有20%到30%的增长。

综合来看,众多房企高管在业绩会上集体打气的主要观点集中在以下几点:

其一,行业规模仍然巨大,有需求就有未来;其二,市场已经筑底,信心在恢复,过程会比较缓慢;其三,保持积极的态度,聚焦一二线及核心热点城市。

房地产未来是一个长期筑底的过程

2022年以来,房地产市场二次探底趋势明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初至今,全国月度商品房销售面积、金额在2022年4月达到低位,分别为8722万平方米和8134亿元,为2021年至今的最低点,随后因疫情政策调整、房企冲刺年中业绩、政策宽松等多重因素影响,行业在5、6月显现回稳,2022年6月全国月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金额出现了大幅增长,分别涨至18185万平方米和17735亿元,可随后又于7、8月份出现回落,这基本可以判断为二次探底。

所幸的是二手房方面,在经历长达半年以上市场下行期和政策宽松调整后,主要城市二手房市场展现出韧性一面,市场规模回暖。

克而瑞数据显示,2022年7月,全国15个重点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量环比上涨3%,同比降幅收窄至11%。受此拉动,15城前7月累计同比降幅收窄至38%。其中,苏州、东莞、佛山、衢州和宝鸡环比涨幅超过10%。

8月,13个重点城市共计成交971万平方米,环比下降6%,同比由负转正,增幅1%,与2021年同期基本持平,二手房市场表现略好于新房市场。

从全国重点城市新房与二手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速对比来看,一直以来,全国重点城市新房、二手房成交走势几乎同步,一直到2022年7月伊始,全国一二手房市场走势逐渐分化,新房成交同比由正转负,跌幅扩大至40%以上,随后出现收窄,而二手房成交同比增速则逐周回升。

这主要是由于市场存在“交付焦虑”情绪,很多购房者,特别是刚需购房者,转而购买二手房,使得二手房市场在七八月份出现回稳。

虽然多家房企在2022年中期业绩会上发言不断提振士气,但房地产行业整体信心仍略显不足。我们预计,2022年内,仍是房地产政策宽松期。未来,房地产行业最终将出现央企与地方国企、规模民企、地方民企三分天下的格局。

(责任编辑:王佳滢)
网站无障碍
业绩会高管集体“打气” 房地产信心恢复如何?
来源:中新经纬2022-09-14 09:19:50
2022年中报季已过半,从目前已举行业绩发布会的房企来看,不少房企高管认为:当前房地产市场已经筑底,行业信心正在恢复。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