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再升级 现房销售试点逐步推进

来源:中国网地产 2022-09-05 13:41:16

买房交付难的问题不断发酵,在市场端一石激起千层浪。究其根本,烂尾楼风险扩散的部分原因出在对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上。

近期,全国各地再度升级针对商品房预售资金的管理制度,以削减购房者在购房过程中承担的风险。

商品房预售金管理升级

商品房预售资金是房企现金流的重要保障,也是房屋开发建设中最的“压舱石”。中央政治局会议将“保交楼”的重要性提升升至国家政治高度。

随后,多地响应中央倡导,为确保交付,纷纷出台保交楼的措施。8月以来,长沙、杭州、西安、郑州、青岛、武汉、苏州等多城在预售资金监管、督促复工等方面积极落实保交楼政策。

银行及金融机构也在持续强化房地产行业风险管控,促进房地产融资业务健康有序发展,通过对以便将居民按揭贷款风险降到最低。

部分项目由于房企资金问题,造成楼盘烂尾。透过问题看本质,房地产行业飞速发展,房企版图快速扩张。在房住不炒的基本原则下,历经市场沉淀,房子逐渐回归居住属性。由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房地产下行趋势明显,楼市库存积压,多种因素导致项目资金链断裂。

这类问题的出现也再度警示了房地产行业对于社会应承担的责任,百姓的安居才是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初衷。

为规避风险,在保交楼工作稳步推进的同时,部分城市也在探索新型销售模式,以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在今年土拍中,部分城市把“现房销售”作为要求附加到土拍文件中。

在今年参与二批次集中供地的城市中,福州永泰县的一宗地块明确要求实施现房销售,其也是今年以来首个把现房销售写入土拍要求中的地块。

在全国陆续进行中的三轮土拍中,北京、合肥、济南等城市也对部分所拍地块提出了现房销售的要求。

相比于商品房预售制度,现房销售更能极大限度地保护购房者的权益,也能提升房企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对楼盘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

天津部分项目恢复施工

在保交楼的政策背景之下,相关部门除重视督促在建中的项目以外,天津部分停工已久或是延期交付的项目,目前已在推进开工,部分项目已经确定交付时间。

从北方网《政民零距离》栏目的领导留言板知,近期天津市部分项目已有复工或是交付计划。

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再升级 现房销售试点逐步推进_中国网地产 

(部分停工项目最新进展 信息来源于北方网《政民零距离》)

位于北辰区的金侨瑞公馆原定于今年12月交付,但该项目停工已久,经过业主反映,北辰区住建委已约谈项目建设单位,督促建设单位推进施工进展,项目方表示预计2022年9月30日前瑞公馆二期项目复工。

预计于今年5月交付的的宝能南泊湾项目从去年12月停工至今,住建委核实情况后,该项目负责人反馈计划9月份开始陆续复工复产。

原定于今年6月交付的中梁津门首府交付时间延至2022年12月,区住建委多次约谈项目方,督促、配合推进工程施工进展。

团泊鸿坤理想城西苑二期房产,购房合同明确约定2022年6月30日交房。经相关部门与项目建设方联系后,项目方表示预计于2022年9月底前竣工交付。

天津市住建部在回复相关楼盘进度问题中多次提出预售资金专款专用,直接用于付款给施工,推动交房进度。并让开发商提供“一项目一策”情况进度表,实时监督交房进度,采取措施推动相应房企保质保量按时交付,后续我们也将继续监控相关问题楼盘的发展。

 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再升级 现房销售试点逐步推进_中国网地产

(北方网《政民零距离》截图)

商品房预售制能否取消?

随着大家对于交付问题的热议,越来越多的人支持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这一举措究竟是否可取?

长久来看,现房销售能为购房者规避掉大部分的风险,眼见为实方能心安。然而,商品房预售制度在我国已施行多年,贸然取缔可能会对房地产市场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而在土拍前对现房销售提出要求,则是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的一种“软着陆”。

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不宜操之过急,切忌一刀切。就目前来说,商品房预售制仍是房地产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目前我国各地已经在通过不同的方式探索现房销售的路径。期待通过不同城市、不同项目的尝试,中国房地产能探索出既能兼顾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又能避免在购房过程中出现烂尾风险的方式。

(责任编辑:杨帆)
网站无障碍
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再升级 现房销售试点逐步推进
来源:中国网地产2022-09-05 13:41:16
近期,全国各地再度升级针对商品房预售资金的管理制度,以削减购房者在购房过程中承担的风险。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