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间债市支持房企融资

来源:经济日报 2022-06-21 16:13:55

房企融资在持续回暖。国家统计局6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呈现恢复势头,房地产行业数据出现边际改善。而据统计,2022年以来,已有70家房地产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1475亿元,对应实现净融资454亿元,银行间债市支持房地产企业接续融资力度不减。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基数效应等因素,简单根据同比数据判断房地产市场形势会存在误区,应根据环比等多类数据综合判断。随着一系列政策落地见效,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将得到进一步修复。

数据显示,1月份至5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52134亿元,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50738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48337亿元。从环比数据来看,5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数据比4月环比增长约14%,销售面积、销售金额环比增速分别为26%、30%。此外,人民银行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住户贷款中的中长期贷款增加1047亿元,而4月数据为减少605亿元,环比由负转正。

业内专家表示,去年1月至5月房地产市场整体热度较高,新房销售、土地出让等房地产市场核心数据从历年来看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由于高基数的影响,单从同比数据出发作出当前房地产市场仍在持续走弱的判断,容易存在误判。而环比增长更好地反映了房地产行业整体向暖的发展趋势。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从机构统计情况看,今年1月至5月,无论是单月数据还是月度累计数据,很多城市的新房成交同比下跌幅度都超过了50%。严跃进认为,由于去年1月至5月,全国重点城市交易数据处于历史高点,因此今年同比数据容易出现较大跌幅。而去年6月以来,各城市成交开始降温,这也意味着从今年6月开始各城市的同比跌幅会收窄。

多项环比数据边际回暖,说明在稳经济大盘之下,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迹象,尤其随着一系列金融政策的落地见效,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将得到进一步修复。2021年四季度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逐步转向“支持合理住房需求”和“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在住房需求环节,金融部门积极推动商业银行加快房贷投放,降低住房按揭贷款利率,有效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房企融资环节,金融部门积极推动商业银行合理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并重点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通过并购贷款和发行债券并购出险及困难房地产企业优质项目。债券市场方面,自2021年四季度以来,针对房地产行业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监管部门围绕稳定市场信心、维护债券接续渠道畅通、适度拓宽资金用途等方面推出系列工作举措,积极满足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维护房地产企业债券融资渠道稳定畅通。

随着一系列支持举措落地,房地产融资持续稳定。今年6月以来,保利发展、保利置地、绿城、铁建地产、电建地产、建发地产、首开等近十家房企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共计119亿元债务融资工具。“要客观看待房地产市场交易行情的起伏,对后续市场复苏要有足够的信心。”严跃进表示,随着政策的落地见效,购房需求会得到进一步释放,进而使得交易行情有所上升。

中国社会科学院6月14日发布的《房地产蓝皮书2022》报告预计,今年房地产市场将持续复苏。房企和购房者的合理资金需求将得以改善,2022年全年房地产交易规模可达22万亿元。

市场机构对房地产行业的复苏也表示乐观。中信证券研究报告认为,5月的房地产运行数据已经证明了政策正在起作用,预计三季度起房地产销售同比降幅会进一步明显收窄。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认为,市场景气度有望持续复苏。分析人士预计,随着各方政策支持持续,以及全国疫情形势稳定,今年下半年房地产行业有望持续保持逐步向好的发展势头,实现行业的健康稳定和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孙悦)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银行间债市支持房企融资
来源:经济日报2022-06-21 16:13:55
房企融资在持续回暖。国家统计局6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呈现恢复势头,房地产行业数据出现边际改善。而据统计,2022年以来,已有70家房地产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1475亿元,对应实现净融资454亿元,银行间债市支持房地产企业接续融资力度不减。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基数效应等因素,简单根据同比数据判断房地产市场形势会存在误区,应根据环比等多类数据综合判断。随着一系列政策落地见效,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将得到进一步修复。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