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新挂44幅集中出让宅地

来源:扬子晚报 2022-06-13 11:21:00

6月11日上午,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开发布了2022年第二批次集中土拍的出让公告。记者了解到,本批次共计推出44幅、超200公顷的住宅用地,其中有13幅未设毛坯限价,另有多个区域的限价上调。

多个片区的限价有所提升7月12日上午开始网上竞价

据悉,本批次地块分布在南京市玄武区、秦淮区、建邺区、栖霞区、雨花台区、江北新区、江宁区、浦口区和溧水区,涉及河西新城、南部新城、城中、城东、城南、燕子矶、江宁百家湖等片区,起拍总价超过700亿元。在二批次集中供地中,有31幅地块继续实行毛坯限价政策,另有13幅地块实行“差异化定价”,即不设毛坯限价,在房企完成开发后向有关部门报备审核,这跟南京实行毛坯限价之前的土拍政策一致。

这13幅宅地分布在大校场、河西南、燕子矶老镇、仙林湖、板桥、麒麟科创园、江宁开发区、江北核心区以及溧水等区域,不仅有以改善为主的大校场、河西板块,也有普通刚需板块如板桥、麒麟,市场化定价策略将有助于开发商提高建筑水准,以优质的产品供应南京楼市。

在设置毛坯限价的31幅宅地中,多个片区的限价有所提升,如南部新城大校场宅地的限价为47500元-48000元/㎡,而此前该区域的最高毛坯限价为45300元/㎡,上涨约3000元/㎡;河西中部宅地的毛坯限价高达55000元/㎡,刷新了南京毛坯限价纪录;河西南部的毛坯限价为48000元/㎡,较之前的46350元/㎡上涨了1650元/㎡;仙林湖宅地毛坯限价39000元/㎡,之前最高为34000元/㎡。

据悉,本批次地块将于7月12日上午开始网上竞价,由于在数量和质量上较今年南京第一批次土拍有大幅提升,因此房企的关注度颇高。

一位在南京操盘两个项目的民企负责人表示,取消毛坯限价是符合市场需求的一次顺势而为,受制于成本、限价红线等多重因素,南京不少楼盘在交付时难以令广大买房人满意,导致购房者与企业的纠纷频发。取消毛坯限价后,将有助于化解矛盾、提高开发质量,从而支持合理的改善型需求。

解读

此次中心城区地块数量较多

南京现阶段城市建设主要有两方面特征:一方面,在中心城区内,人口、经济、产业及城市功能的集聚日趋显著,住宅需求随之日益提升;另一方面,中心城区内仍普遍存在未开发的边角地、插花地,这些未开发土地的布局相对分散,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和功能品质的提升,也是中心城区内压箱底的待开发资源之一。

通过土地整理,在二批次住宅用地集中出让中加大中心城区内土地投放,来填平补齐城市功能,提升完善的城市面貌形象,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的职住平衡。

本次土拍作了三方面调整和改进

南京市在第二批次土地供应中作了三方面的调整和改进:

一、合理确定土地出让起始价

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进一步科学合理确定土地出让起始价。严格执行《关于提升全市新建商品住宅规划品质要求的通知》(宁规划资源规〔2021〕6号)文件要求,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房地产企业为市场提供尽可能好的房屋品质。

二、鼓励房企提供改善性住房

第二批次集中供地中,有31幅地块继续实行“限房价、定品质、竞地价”政策,有13幅地块实行“差异化定房价,按程序报备”的政策。所谓差异化定房价,是指出让时不设定毛坯限价,在开发企业完成开发后向有关部门报备审核。差异化定价、按程序报备审核,也是一种定价方式。31幅地块实行毛坯限价、13幅地块实行报备审核,符合南京的实际,符合政策稳定性的要求,也符合中央和国家相关部委的调控精神,并且在其他城市均有有效的工作实践。

这13幅差异化定价地块,或具备良好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或具备完善的公共基础配套条件,能够满足居民差异化住房需求。差异化定价,对于改变房地产市场“快进快出”的现状,有效提高开发质量、化解矛盾,鼓励开发企业加大投入提供差异化产品,支持合理的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三、降低商业办公比重

通过对商业及办公的用地总量、空间分布与服务类型等分析,减少商业及办公的供应量,有利于加快消化存量,也有利于降低房地产企业的持有成本与时间成本。在城市一般地区尤其是居住用地内减少商业、办公用地的配置,符合城市发展的规律,符合城市居民的需求,有效解决住宅用地内商业尤其是餐饮等易对市民居住环境品质造成负面影响的问题。

(责任编辑:王佳滢)
网站无障碍
南京新挂44幅集中出让宅地
来源:扬子晚报2022-06-13 11:21:00
13幅未设毛坯限价,多区域限价上调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