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假期新房成交同比降幅较大,市场仍处盘整期

来源:中新经纬 2022-06-08 09:28:54

       2022年端午假期期间,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重点监测的城市新房成交规模仍保持低位,代表城市成交规模较上年小长假下降约有四成。端午假期市场热度仍较低,购房者观望情绪较浓。

  当前,房地产的需求端政策正持续调整优化,部分重点城市市场情绪有所回升,但多数城市市场调整态势未改。根据中指监测数据,2022年端午假期期间(6月3日-6月5日),重点监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较去年端午假期下降40%。部分城市如深圳、青岛、广州等城市受政策环境优化、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带动,市场活跃度略有好转,但多数城市的新房成交规模同比降幅仍较大,武汉、济南、南京降幅均在五成以上,北京、上海受疫情影响,市场活跃度较低。

  自4月份以来,各地因城施策节奏明显加快,力度不断加大,政策调整内容向优化限购、限贷政策延伸,尤其是部分热点二线城市加入了政策优化行列。

  根据中指监测数据,2022年以来,已有超百城放松调控政策,政策频次超300次,5月政策优化次数超百次,高于4月份。

  从政策效果看,短期除个别城市市场情绪有所修复外,全国多城市的楼市情绪仍较为低迷,市场信心恢复仍需时日。随着疫情的缓解,以及各地房地产政策持续优化,预计重点城市的市场或将企稳,多数城市楼市大概率要到下半年才会逐步恢复。

  端午节假期各个典型城市市场表现

  北京

  受疫情影响,5月以来北京新房取证速度明显放缓。端午假期,在售项目依然延续前期优惠策略,部分项目在端午假期推出特惠房源和折扣活动,特别是部分大户型别墅项目优惠力度相对较高;而待售项目主要以蓄客为主,部分项目为提高蓄客和认购,推出优惠活动。

  整体来看,受疫情因素影响,端午假期北京楼市整体表现平淡;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步好转,叠加全国稳楼市政策预期,疫情积压需求后期将逐步释放,北京楼市有望筑底回温。

  深圳

  端午假期除了个别豪宅项目热销外,深圳市场整体仍处于调整过程中,谨慎观望态度仍在,大量新房入市也给了购房者更多的选择余地,预计供应端改善下市场情绪或逐步回升。

  青岛

  6月3日,青岛优化调整房地产政策,西海岸、城阳(含高新区)和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取消限购,优化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购房条件以及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端午期间各楼盘趁势推出特价房、折扣、送车位等优惠进行促销,部分楼盘到访量有所增加,客户观望情绪略有好转,但市场分化仍较为明显。

  广州

  端午节假期,多个楼盘利用“端午节日”进行加推及宣传推广,“楼盘加推”、“开放示范区”、“开放实体样板房”、推出“一口价”特惠单位,以及利用节日推出礼品吸引人气等。从现场人气来看,端午假期楼市人气有所回升,尤其是性价比较高的楼盘。整体而言,在房贷利率持续下调以及开发商加大促销力度下,端午假期楼市购房情绪有所回温。

  郑州

  端午假期,郑州多个项目进行特价销售,促销楼盘数量居于高位,端午三天小长假去化量逐步恢复至4月水平,市场情绪好于5月,目前郑州楼市去化量仍处于底部恢复阶段。

  重庆

  当前房地产市场环境持续宽松,端午节前房企集中备案,供应端改善明显,近期房企优惠力度持续加大,小幅拉升市场热度,但与2021年同期相比差距仍较大。

  西安

  西安5·28新政后,除新政受惠群体外,其他群体观望情绪仍较高,二孩家庭、满二的多套房家庭在新政作用下提高入市意愿,但购房者仍青睐于如高新区、曲江新区等高附加值板块,或港务区等高性价比板块。

  成都

  受新政影响,端午节市场供需两侧偏向观望。多家企业的项目推出不同程度的促销,其中大部分房企优惠力度在2%左右,部分本土房企项目优惠可达8%,但市场分化仍较严重,冷门楼盘看房量无明显上升。

  杭州

  新房市场整体表现一般,供应速度加快,预计6月新开楼盘将明显增多;二手房市场,端午节期间中介带看量依旧高企,实际成交量略有增加,市场整体观望的情绪仍在。


(责任编辑:王永超)
网站无障碍
端午假期新房成交同比降幅较大,市场仍处盘整期
来源:中新经纬2022-06-08 09:28:54
2022年端午假期期间,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重点监测的城市新房成交规模仍保持低位,代表城市成交规模较上年小长假下降约有四成。端午假期市场热度仍较低,购房者观望情绪较浓。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