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绘就“水清岸绿”十四五蓝图 打造最美生态环境

来源:北方网 2022-03-30 09:44:11

日前,《天津市绿色生态屏障“十四五”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实施,记者从新区环境局了解到,“十四五”期间,滨海新区将继续打造最美生态环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创建“无废城市”“低碳城市”,绘就滨城“水清岸绿”的“十四五”蓝图。

据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十三五”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基础上,“十四五”期间新区将严格贯彻和落实生态红线管控制度,使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绿地系统及湿地系统全面得到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提高。对标“十五五”(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强化“十四五”减污降碳目标导向,推动新区空气质量稳步提升,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面消除黑臭水体。

优化能源结构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

具体在环境空间管控方面,“十四五”期间,新区将通过落实滨海新区“三线一单”,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明确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建立覆盖全地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以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目标,确保生态、水、大气、噪声环境空间管控已达标区环境质量不降低,环境空间管控的重点区、敏感区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要实现碳达峰目标就必须要调整能源结构。“十四五”期间,新区将开展重点企业碳排放核查及能源审计与评估,严把耗煤项目审批,控制增量。实施“控煤消费总量”“企业节能增效”“严控煤电产能”“推进清洁取暖”“推动清洁能源项目建设”“推动合同能源管理”等措施,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推动燃煤锅炉改燃并网及节能改造,增加天然气供应,推动清洁能源替代,加快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

调整能源结构需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十四五”期间,新区将重点提升工业园区环境基础设施供给和规范化水平,推广集中供气供热或建设清洁低碳能源中心等,提高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监测监控能力。将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建设纳入环境保护规划,引导和规范工业园区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和安全处置,实现工业园区废水和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推进工业园区再生水循环利用基础设施建设。

除了基础设施的“硬”支撑,新区还将打造环保科技“软”实力。“十四五”期间,新区将建立环境大数据统一监管与数据共享平台,基于环境大数据和5G技术建立智慧环保决策支撑平台,提升环境监管的现代化水平。支持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开展重点行业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提高环境保护科技支撑能力,研究制定促进环保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和措施。

改善大气、水、土壤质量 建设天蓝水清地绿的美丽“滨城”

在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方面,“十四五”期间,新区将坚持移动污染源控制和工业污染源无组织排放控制两手发力,重点管控区空气质量明显改善,重污染天气大幅减少,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浓度持续下降;继续控制燃煤总量和煤炭在能源总量中的比例,严格控制VOCs排放;开展PM2.5与O3协同控制,实施化工、石化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及异味污染治理工程,加大VOCs无组织排放管控力度。以环境质量改善重点区、敏感区为核心,强化环境质量达标导向,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在水环境质量改善方面,新区将加强雨污水管网混接点改造,继续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和污水再生利用率;增加生态用水比例,保障河道湿地生态用水需求;实施水系连通工程,提升南四河区域水环境质量;保证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标,近岸海域水质保持稳定。确保海河大闸断面和永定新河塘汉公路桥断面河流水质稳定达标。

在土壤与农村环境保护方面,新区将加大土壤环境管控力度,实施农用地分级管理,分类管控建设用地环境风险。推进重点区域重点污染地块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农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

加强环境监管能力 有效防控环境风险

“十四五”期间,滨海新区将继续加强环境监管能力,有效防控环境风险。其中,在环境监管方面,新区将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强化重点监管企业环境监管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在区域环境风险防控方面,新区将稳步提升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监管能力,加强化学品及辐射环境管理,深化重金属污染治理。健全环境风险应急机制,推进环境应急管理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有效防控环境风险。

(责任编辑:杨帆)
网站无障碍
滨海新区绘就“水清岸绿”十四五蓝图 打造最美生态环境
来源:北方网2022-03-30 09:44:11
十四五期间,滨海新区将继续打造最美生态环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创建“无废城市”“低碳城市”,绘就滨城“水清岸绿”的“十四五”蓝图。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