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提高高层次人才首次购房公积金贷款额度至60万元

来源:澎湃新闻 2022-01-04 00:48:28

1月3日,安徽省马鞍山市政务服务中心发布消息,从马鞍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获悉,根据最新发布的《关于落实高层次人才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政策的通知》,高层次人才住房公积金连续缴存6个月以上(含6个月),在马鞍山行政区域内首次购买普通商品住房(含二手房)时,可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可贷60万元。

澎湃新闻获悉,马鞍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于2021年12月21日印发上述《通知》。该《通知》适用于以下四类高层次人才:马鞍山市引进的符合《关于聚力打造人才高地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2021年修订版)附件《马鞍山人才分类目录》(试行)》中所列的顶尖人才(A层次)、领军人才(B层次)、高端人才(C层次);全日制博士研究生、高级技师;2020年以后马鞍山市机关、企事业单位招录(聘)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985”“211”高校全日制本科毕业生;2020年以后毕业且在马鞍山市就业、创业的在马高校全日制本科毕业生。

根据《通知》,此政策自2022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高层次人才无论单方还是夫妻双方缴纳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可贷额度为60万元。同时,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计算不与其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账户余额挂钩,但是其还贷能力等其他条件要符合马鞍山市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规定。

马鞍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对此解读表示,这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在马鞍山市首次购房,体现公积金贷款支持自住的属性;二是按月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6个月及以上,这是住建部对于申请公积金贷款缴存时限的最低要求,也是马鞍山现行要求。

马鞍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表示,贷款额度最高额度60万元以及不和月缴存额和余额挂钩的规定集中体现了对高层次人才支持政策的力度。对于高层次人才,不设置单、双方缴存的限制,贷款最高额也不与月缴存额和余额挂钩,只要符合规定的条件来马鞍山工作购房,有相应的还贷能力,就可以直接申请60万元的政策性低息贷款,助力扎根马鞍山的高层次人才安居乐业。

同时,马鞍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补充说明,由于购房合同签订和申请贷款之间存在时间差,对于符合原《关于印发高层次人才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政策的通知(试行)》文件中符合“骏马”工程等条件的人员,在《通知》公布前已经签订购房合同、支付首付款并且经住建部门网签备案的,可按照原文件精神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有此类贷款需求的人员需要持有购房网备合同、首付款发票等相关必要材料于2022年1月15日前向马鞍山市公积金管理中心报备,逾期不再受理。

根据马鞍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2021年7月8日发布的《购买自住住房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审批》,马鞍山市的公积金贷款额度最高为50万元,且需同时依据5个条件判定。

(一)不超过马鞍山市规定的最高限额。夫妻双方缴存最高可贷额度50万元,单方缴存最高可贷额度35万元。(二)可贷额度最高不超过所购住房总房价的80%。(三)不超过借款人及配偶月缴存额相对应的同档次最高贷款额:1、单方缴存:月缴存额在600元(含)以下,贷款最高额度25万元;月缴存额在600元以上至1200元(含)以下,贷款最高额度30万元;月缴存额在1200元以上,贷款最高额度35万元。夫妻双方缴存:夫妻双方合计月缴存额在1200元(含)以下,贷款最高额度35万元;合计月缴存额在1200元以上至2500元(含)以下,贷款最高额度45万元;合计月缴存额在2500元以上,贷款最高额度50万元。(四)不超过借款人及配偶申请贷款时住房公积金账户存储余额之和的10倍。(五)贷款“保底”额度:单方缴存的,可贷额度计算不足20万元可放宽至20万元;夫妻双方缴存的,可贷额度计算不足25万元可放宽至25万元。

(责任编辑:王永超)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马鞍山市:提高高层次人才首次购房公积金贷款额度至60万元
来源:澎湃新闻2022-01-04 00:48:28
1月3日,安徽省马鞍山市政务服务中心发布消息,从马鞍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获悉,根据最新发布的《关于落实高层次人才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政策的通知》,高层次人才住房公积金连续缴存6个月以上(含6个月),在马鞍山行政区域内首次购买普通商品住房(含二手房)时,可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可贷60万元。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