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口 一部浓缩的“全球化”史

来源:中国网地产 2021-12-09 13:32:02

集装箱是三四十年以来全球化的最典型标志,但是新冠疫情却打乱了全球生产与货运节奏,让集装箱“肠梗阻”,成为当今全球化危机的一个侧面。

危机中也在孕育新的力量,对于大洋另一岸的蛇口来说更是如此。这里是中国走向全球化的重要节点,诞生了全球最大集装箱生产商中集集团,现在中集正在加大马力促生产,以缓解全球化“肠梗阻”。

这里也有全球贸易中的重要港口——蛇口港、赤湾港、妈湾港,虽然也备受疫情冲击,但庆幸的是在疫情前就开始数字化转型,新一代的智慧港口很好地适应了疫情防控期间的各种状态,也意外地加快了中国迈向数字全球化的步伐。

四十多年前的改革开放,我们赶上了正在加速扩大的经济全球化(全球化有多种定义,详见文末注释),从农业文明跃升到工业文明。而现在我们赶上数字全球化浪潮,正在向数字文明跃升。在两次跃升中,蛇口总是占得先机,成为中国破局全球化的先锋……

从集装箱到智慧港口,蛇口浓缩了中国的”全球化“进程。

1、布局

一百多年后,新一轮全球化到来时,决策者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到了趋势,抓住了机会。

这场由发达地区带动新兴市场的大迁移,有人员、货物的流动,还有资金、技术的转移,具有良好营商环境、优良港口的香港成为东西方之间不可多得的结点。在此之间,中国近代史屡肩重任的香港招商局脱颖而出,率先在新一轮全球化中为中国探路破局。

招商局伊敦轮首航香港

针对这次全球化大潮,招商局布局的点在蛇口,发展的重点是港口建设及相关的工业。港口在全球贸易中举足轻重,对于以航运为主业的招商局来说自然是重中之重。但是港口如何高效运转,是成败的关键。

香港给出了现成的答案。在香港招商局正在谋篇布局的时候,香港的华商也看准了这次全球化的机会,跃跃欲试。

1978年7月的一个下午,船王包玉刚商讨购入香港九龙码头及仓库有限公司(现称九龙仓集团有限公司)10%股权的事宜。这次密会,加快了包玉刚收购九龙仓股票的步伐,揭开了两年后华商英资争夺九龙仓的序幕。

九龙仓为什么重要?这是香港第一个集装箱码头。在此之前,香港还只是一个传统的转口港,在全球贸易中无足轻重。但是1969年九龙仓建立现代货箱码头有限公司、1972年9月开始营运后,香港对外贸易突飞猛进,由码头上建起来的城市,变成了集装箱上的城市。

因此,虽然七十年代中后期受石油危机影响全球贸易萎缩,但是香港华商还是看到了集装箱及港口的巨大潜力,更何况中国内地正准备大搞经济建设。

香港招商局也看到这一点,不但要建设现代化的集装箱码头,还要生产集装箱。当时交通部曾在宜昌关起门来生产集装箱,结果失败了。袁庚决定在蛇口工业区引进国外先进的集装箱项目,加快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在袁庚全过程参与下,招商局与丹麦宝隆洋行在1980年1月合资成立了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股份公司。

然而,中集投产不久便遭遇世界性航运衰退,集装箱订单锐减。但袁庚不改初衷,从关税、改制等多方面为中集抒困。最重要一步是邀请中国远洋加盟,不仅壮大了中集的实力,而且为中集找到了稳定的客户。

1991年中集销售总额超过2亿元,名列中国规模最大300家三资工业企业第54位。到1996年,中集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制造商。

中集的崛起不仅是蛇口为中国贡献了一家世界级企业,更重要的是,通过集装箱与现代化港口,打通了中国全球化通道,推动了中国工业化进程。

2003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合计8512.1亿美元,一举超过了英国、法国以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开始被称为”世界工厂“。

这时候中集在全球的份额继续扩大,2005年销售集装箱136.14万标准箱,占全球市场的55%,是全球唯一一家能提供干货集装箱、冷藏集装箱、罐式集装箱、特种集装箱等全系列集装箱的制造商与供应商。

如果把这次全球化与互联网相比,大洋航路便是光纤通道,沿海港口便是全球化的服务器,而集装箱则是标准化协议,成为推动全球化最有力的工具。以集装箱为单位的标准化货运系统,使全球的货物运输成本降低了90%以上,极大地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配置。

集装箱所代表的,不仅仅是物流技术的突破,还是一场全球生产方式的变革。它所代表的标准化、集成化、组装化等先进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延伸到各行各业,形成全球供应链,使如今高度的全球化分工成为可能。在这种全球化分工下,中国才能崛起为“世界工厂”。

除了中集,蛇口还孕育了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等金融巨头,这些企业都是在全球化下快速与国际接轨,接轨不仅仅是技术与业务模式,更重要的是现代商业理念(详见《蛇口,深港合作第一站》),从而使蛇口在20年内浓缩了西方近200年的全球化进程,推动中国从农业大国跃升为工业大国。这是蛇口为中国“全球化”创造的最为珍贵的遗产。

2、转型

1997年7月,从泰国开始、席卷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的亚洲金融风暴,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在全球化下急剧扩张的亚洲企业遭遇困境,香港招商局也不例外。

当时招商局已经发不出工资,交通部副部长刘松金临危受命,调任招商局副董事长。刘松金在亚洲金融风暴中力挽狂澜,稳住了招商局这艘百年老船。

经过三年挽救、三年重整、三年再造及启动“新的再造工程”,招商局凤凰涅槃,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招商局则是轻舟已过万重山,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在招商局重整之际,正逢ICT产业(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在中国蓬勃兴起,深圳举办了首届高交会,宣告新经济时代来临。虽然仍处于金融危机的余波中,招商局已在为长远发展谋篇布局。当时招商局根据蛇口工业区的比较优势,明确将工业区定位为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后院基地。

2001年5月,招商局集团将两年前成立的科技集团的科技资产进行全面整合,招商局科技集团从香港迁往蛇口,注册地仍在香港;深圳市招商局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从深圳迁至蛇口。两家公司由蛇口工业区直接管理。蛇口转型由此拉开序幕。

2005年蛇口三洋开始搬迁到宝安沙井。当年日资三洋入驻蛇口后,先后有近百家企业跟随进驻。当年的三洋,就像现在的苹果一样,是高科技潮品的象征。三洋女工骑着工厂发的自行车上下班,是当时深圳乃至中国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在全球化绿色、低碳、节能的浪潮下,2007年,三洋厂房变身为南海意库。

如今的蛇口,”时间就是金钱“的标语还立在路边,SANYO的logo也还在楼体墙上……南海意库保留了城市环境原有的记忆和工业文明的温度,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并将绿色建筑技术运用到每个角落。这是招商蛇口2002年正式提出“绿色地产”战略后的一次整体呈现,也是全球化下城市功能转型方向,为我们正在推动的碳中和战略带来启示。

在南海意库揭开绿色面纱的同时,另一边的华益铝厂开始整体搬迁到重庆永川。蛇口工业区的华益铝厂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铝加工企业,主要生产设备和工艺从日本、德国和英国引进。从引进到内迁,华益铝厂在蛇口诠释了全球化下梯级转移的典型路径。

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2009年深圳率先提出“城市更新”概念,出台了《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蛇口工业区借势启动“再造新蛇口”工程,改造目标指向一个全新的商住两宜的世界级城区。

2011年11月,矗立了31年的华益铝厂烟囱倒下,原地崛起一座“蛇口网谷”,聚集了苹果、IBM、飞利浦、隆博机器人、沃特沃德、国赛生物等400多家科技创新企业的研发部门,培育广和通、芯海科技2家上市公司,成为国家首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和商务部“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随着三洋厂房、华益铝厂、浮法玻璃厂等工业区、老街区改造升级,蛇口工业区也焕然一新。南海意库、蛇口网谷、蛇口G&G创意社区、价值工厂等产业创意园区不仅是深圳的网红打卡点,也是深圳重要的创新创意基地。

3、远航

从南海意库、蛇口网谷、价值工厂到太子湾蛇口邮轮母港,其意义不在于片区外观和商业形态的改变,而是蛇口发展模式的升级或重塑。

2001年招商局对蛇口做出另一大调整,把大地产作为招商局的核心产业之一,从而推动招商地产的崛起,使招商地产的开发区域,从侧重蛇口片区转向大举进军国内房地产市场。

到2006年,招商地产土地储备达450万平方米,排名全国前列。除了卖房的收入,招商地产旗下房屋租赁、供电、供水等业务的利润也占到公司总利润的40%。2007年,招商地产股价创下102.89元的记录,成为A股市场上首支地产百元股。

2015年,蛇口工业区吸收合并招商地产,重组为“招商蛇口”。12月30日上市,股票代码为001979,就是向蛇口工业区成立的那个春天致敬。

蛇口 一部浓缩的“全球化”史_中国网地产

招商蛇口供图

在一般人看来,招商蛇口聚合了原招商地产和蛇口工业区两大平台的独特优势,不过是给这家央企房地产开发商增强了实力。但是,对于招商局来说,布局更为深远:招商蛇口是招商局集团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业务协同平台。

作为产业园区运营者,招商蛇口在经历甚至主导产业升级的历程中,协同招商局内部资源,聚焦空间规划、产业聚集、运营服务、生态构建,促进产、网、融、城一体化发展,为产业创新赋能,把蛇口模式从1.0升级到4.0,沉淀为“前港-中区-后城”(Port-Park-City)的综合运营模式。

如果说40多年前招商局建设蛇口工业区,适应了当时中国“引进来”的“内在全球化”的发展要求,而蛇口模式4.0则是在新的形势下,适应中国新时期战略发展要求,这正好切合招商局新的历史使命与担当。

截至2020年底,招商局集团在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拥有68个港口。

招商局发现,很多国家目前的状况和当年的蛇口类似,可以结合蛇口的经验,因地制宜,在海外直接升级版的“蛇口模式4.0”,同步开发“前港”“中区”和“后城”。即以港口为龙头和切入点,以临港的产业园区为核心和主要载体,系统解决制约东道国产业转移的硬环境短板和软环境短板,打造国际产能合作的平台。

其中,位于几大洲交汇十字路口的吉布提,战略地理位置突出,腹地经济优势明显。招商局正在推动将吉布提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国逐步打造为区域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建设一个多元化发展的全新吉布提。

招商局集团旗下招商蛇口和招商港口协力拓展,在吉布提实践“前港-中区-后城”PPC模式。PPC模式强化了航、港、产、城联动,以港口带动产业园、物流、海工、金融等业务,三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三个新引擎。

招商局在非洲的投资项目带动当地的就业和经济的发展,为当地人民带来真切的获得感,这也是招商局的企业使命之所在——以商业推动时代进步。

4、新纪元

近年来,世界各地不断涌起“逆全球化”潮流,2020年更是遭遇新冠疫情这只黑天鹅,全球供应链断裂,至今尚未恢复。

在疫情倒逼之下,世界各地数字化转型步伐意外加快,跨境贸易、跨境办公、跨境医疗的数字化日渐普及。一个数字全球化的时代呼之欲出。

而早在疫情之前,招商局集团就开始了数字化转型,是央企集团层面较早布局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之一。在2018年确立“数字化+市场化”双核驱动战略、建立集团数字化工作领导小组后,2019年,招商局首次召开数字化工作会议,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并在招商蛇口之下,成立了数字专业化公司——招商城科,完善了数字化整体规划与顶层设计。

会议定下的一个目标,是要在招商局成立150周年(2022年)前后,基本完成数字化招商局的建设,技术上完成数字孪生招商局的建设,核心产业板块成为行业数字化领军企业;数字化创新业务和创新企业的增长点不断出现,成为集团利润增长新引擎。

没想到的是,招商局数字化转型目标提出不到一年,就接受了新冠疫情的检验。招商局旗下的中国外运将数字化转型成果,广泛应用于防疫抗疫工作,包括抗疫物资运力计算、运输疏导、信息渠道对接等方面。

从2018年以来,招商蛇口研发的包含绿色健康、智慧科技两大模块共28项领先技术的健康科技住宅体系,具备人脸识别、动态测温、自动派梯等便捷功能,在这次疫情中推广运用。

在招商局的顶层设计下,招商蛇口的产业数字化转型有着更具体的目标:一方面以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AI+等数字新技术实现建造和运营层面的物理空间数字化;另一方面,以客户为中心打造极致客户体验和大会员体系,实现多业态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模式的转变。

在招商蛇口2020年度业绩发布会暨投资者交流会上,招商蛇口董事长许永军说,数字化是所有公司,无论传统行业还是新型行业未来的基础和方向。他要求公司内部对数字化的理解,要像有信仰一样,大家都会关注应用,主动运用数字化方法,适应数字化时代。

今年7月,招商蛇口首个AI智慧社区——兰溪谷宣告落成,这是招商蛇口在存量市场实现社区全场景智能化服务,与此同时,新建智慧社区也在全国铺开。随着招商蛇口数字化战略的推进,蛇口又开始一次数字化升级。

蛇口 一部浓缩的“全球化”史_中国网地产

招商兰溪谷 招商蛇口供图

另一方面,疫情也加快了招商局集团的数字化转型和平台化发展的步伐。去年8月,以招商芯作为核心技术的妈湾智慧港亮相,这是中国首个由传统码头升级改造成的自动化码头,也是国内首个数字孪生港口,将作为招商局的“智慧母港”、招商局“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

数字化是技术手段,全球化是产业归依。与集装箱一样,数字化绝不仅仅是一项技术,作为社会经济的基础设施,它带来的是全方位的生产方式革命,可以说,数字全球化正在开创一个新纪元。

1979年蛇口的开山雷声,是一场能量大爆发,推动中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跃升。而现在的数字全球化,则是信息层面的变革,将人类带向数字文明。

站在新纪元起点上,今天的蛇口又已占得先机,为中国的“全球化”探路点睛。

5、挑战

面向扑面而来的数字经济与数字文明浪潮,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小,不再有“浓缩”全球化的空间,当然也无需“浓缩”,但不利的一面是不再有对标接轨的目标,未来世界不确定性也比过去要大得多,因此,蛇口要从过去全球化跟随策略转向开拓策略,这对于蛇口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从过去四十多年“内在全球化”来说,蛇口显示了强大的开拓创新能力,但这个开拓创新基因如何在“外向全球化”中发挥作用?这是一大挑战。

第二个挑战是,数字全球化时代创新尽管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企业如何把创新推向实用,从而产生效益。集装箱在六十年代刚推出时,也不受企业重视,直到七十年代才大放异彩。经济学家埃里克·布林约尔松和洛林·希特指出,经济效益产生自企业为了利用新技术而对自身实施的组织变革。招商局这样一个庞大的老字号央企,组织变革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三个挑战是,伴随着“蛇口模式4.0”在招商局全球港口的推广,地缘政治的风险也越来越高。“内在全球化”时代,蛇口应付的是体制内部观念和文化的冲突,而现在需要面对的是亨廷顿所说的“文明的冲突”。

没有挑战就没有蛇口。蛇口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敢想、敢言、敢试、敢闯、敢为天下先”的蛇口精神。阵地换了,旗帜仍在。走向数字全球化的蛇口,仍然是一面开拓创新的旗帜。

文章来源:“湾区经济观察员呙中校在深圳客、世范区撰文”

(责任编辑:李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广告信息,由广告主授权中国网地产发布,文中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蛇口 一部浓缩的“全球化”史
来源:中国网地产2021-12-09 13:32:02
危机中也在孕育新的力量,对于大洋另一岸的蛇口来说更是如此。这里是中国走向全球化的重要节点,诞生了全球最大集装箱生产商中集集团,现在中集正在加大马力促生产。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