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技术产业交出亮眼“半年报” 营收5858亿元

来源:成都日报 2021-08-19 10:40:27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交出亮眼“半年报” 营收5858亿元_中国网地产

成都创新策源能力不断增强,图为西部(成都)科学城 本报资料图片

诞生首家本土世界500强企业、登陆科创板企业累计达到10家、新经济总量指数蝉联全国第2……刚刚过去的半个多月,成都“捷报频传”,经济动能澎湃、韧性十足。

昨日,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成都科技创新半年报出炉,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858亿元、同比增长27.1%;新登记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894家、增长11.94%;申请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40家、增长57%;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增长1.5倍……深度观察不难发现,创新策源能力不断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城市创新生态进一步优化,这些都是成都“新动能”表现亮眼的关键原因。

创新策源能力不断增强

加强顶层设计,立法保障科创中心建设

7月18日,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川)临床研究核心基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转化医学综合楼正式启用,标志着全国首个生物治疗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进入开放运行的新阶段。

建设“国之重器”,成都脚步越来越快,“从0到1”,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成都动作频频。优化创新顶层设计,加快制定成都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制定西部(成都)科学城总体规划、实施方案,《成都市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首次以立法形式保障科创中心建设。

往之前看,今年6月7日,西部(成都)科学城和天府实验室正式揭牌,标志着西部(成都)科学城和天府实验室进入了由谋划布局到全面建设的新阶段。

科技创新策源引擎如何持续做强?“我们将从体系布局、空间布局、前沿技术及未来赛道布局三个层面发力,并积极打造战略科技创新平台、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三类高能级创新平台。”市科技局局长丁小斌介绍,战略科技创新平台包括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天府实验室等;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主要围绕产业发展,引导大院大所和企业共建产学研创新联合体;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将围绕全市“5+5+1”产业,以及一些未来产业赛道,布局“国字号”技术创新平台、产业赋能平台,同时还将围绕“中科系” “高校系”打造一批新型研发机构。

产业技术创新持续推进

围绕未来前沿技术,布局15个新赛道

作为具有典型成都特色的城市创新架构布局,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一直备受瞩目。截至6月,全市54个高品质科创空间已建成825万平方米,在建852万平方米,投运817.28万平方米,2021年度已完成投资51亿元,累计完成508亿元。引入企业394家、高校99所、研发机构和专业服务平台321家、创新团队2812个、产业化项目820个……

布局新赛道,围绕未来前沿技术,成都将在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等15个新赛道进行战略布局,培育城市先发优势;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并围绕碳中和“先锋城市”建设,制定方案、开展技术攻关、协同建立技术创新中心。

培育企业创新主体,今年上半年,新登记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894家、增长11.94%;申请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40家、增长57%;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增长1.5倍。

招引高能级创新项目,引进华中科大天府研究院、天津大学成都研究院等5个创新联合体项目,推动本源量子、法国道达尔能源创新中心、苏州纳微科技等20个科创项目落地。

聚焦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持续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接下来,成都还将通过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推进创新联合体建设,深化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并加快建设一批创新平台。

城市创新生态日益优化

助推本土企业成长,10家企业上市科创板

除了“硬实力”的不断增强,成都的“软环境”也在优化升级。7月30日,四川天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科创板上市。至此,成都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已经达到10家,仅今年上半年,就有5家企业科创板上市。

成都企业加速“拥抱”科创板,背后离不开日益优化的城市创新生态。仅以创新科技金融方式来说,成都就打造了“科创贷、科创投、科创贴、科创保、科创券”的金融服务链条。1—7月累计新增科创贷放款959笔,放款金额29.40亿元。目前,“科创投”“科创贷”已基本实现了成都上市军团的全覆盖,成为助推本土科技企业成长的重要力量。

构建一个互利共生、高效协同、开放包容、宜业宜居的创新生态系统,成都仍在持续“加码”。一方面,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实施科研项目经费“包干+负面清单”制度,启动重大科研项目“揭榜挂帅”试点,建立“企业出题、政府立项、协同攻关”项目组织方式,在生物医药、5G、人工智能等领域组织实施技术攻关、应用示范等项目430个,省市共支持资金2亿元。

另一方面,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实施《成德眉资同城化科技协同创新合作协议》,制定《成渝地区科创中心建设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签署成渝双城国际医学成果转化合作协议,成立数控装备工业智能制造川渝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促进创新资源开放共享。

本报记者 曹凘源 吴怡霏 李菲菲 杨静耕

(责任编辑:孙悦)
网站无障碍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交出亮眼“半年报” 营收5858亿元
来源:成都日报2021-08-19 10:40:27
围绕未来前沿技术,布局15个新赛道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