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帮扶、税费缓缴、房租减免……河南出台22项政策举措全力加快灾后重建

来源:大河网 2021-08-04 16:56:33

大河网讯 (政务记者 申华)8月4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迎伟首先介绍了全省加快灾后恢复重建相关政策措施。

8月3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灾后重建工作会议,针对新形势、新任务,对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加快推进灾后重建有关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并印发了《关于加快灾后恢复重建的若干政策措施》。李迎伟介绍,在文件制定过程中,从快抢险、建设施、保主体、稳大局、强保障等5个方面共提出了22项具体政策举措,努力覆盖灾后恢复重建所涉及的各个环节。

把城市排涝作为重中之重

全力做好转移群众安置工作

开展灾后重建的大前提是扎实做好防汛救灾工作,主要包括除险排涝、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转移安置受灾群众、消杀防疫、严防次生灾害、确保汛期安全等6项政策措施。

其中,在快速完成除险排涝方面,把城市排涝作为重中之重,指导卫辉、浚县等灾情严重地区科学合理确定抽排泄洪方案,尽最大努力推动内涝情况明显改善、尽早解除。在全力做好转移群众安置工作方面,提出要完善集中安置场所服务功能,确保已转移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安全的地方住、有干净水喝、有伤病得到及时医治。在消杀防疫方面,目前我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如果不能迅速遏制疫情蔓延,其他工作都无从谈起。为此,对灾后全面消毒消杀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统筹安排,一方面,全方位无死角开展防疫消杀,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另一方面,坚决守住防止疫情蔓延扩散的底线。

尽快修复各类水毁工程 备战新一轮强降雨

预计郑太高铁8月中下旬恢复正常运输

在推进重大基础设施修复建设方面,当前第一位的工作就是做好重大基础设施除险加固,尽快修复各类水毁工程,备战可能出现的新一轮强降雨过程。主

要包括水利和农业生产设施、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城镇基础设施、住房和公共服务设施、防灾减灾能力、项目前期工作等6个方面。其中,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修复建设方面,提出按照先通后固、逐步提速原则,力争京广线、陇海线、太(原)焦(作)、侯(马)月(山)等普速铁路和郑(州)太(原)高铁8月中下旬恢复正常运输。在加快城镇基础设施修复建设方面,提出开展城市窨井盖、电线杆等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治理。

帮助市场主体和农业恢复生产经营

税收缓缴、房租减免等措施帮其渡过难关

中小微企业和农业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弱、最易受到冲击,在灾情、疫情叠加这一特殊时期需要采取一些特殊政策帮其渡过难关。为此,河南从加大信贷纾困力度、减轻企业负担、恢复农业生产等3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支持政策。

其中,在加大信贷纾困力度方面,推行信用修复承诺制,梳理申报防汛救灾“信易贷”重点企业白名单,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质增信。在着力减轻企业负担方面,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且受灾情影响不能正常经营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收1个月房租,减半收取2个月房租,并在税收、社保等领域明确了相应的缓缴政策。在全力抓好农业恢复生产方面,省财政对受灾农田补种改种给予适当补助,由各县统一采购种子发放到实际种植户,对于自行补种的农户,将由各县对其购种费用给予适当补助。

保供稳价、安全生产、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防止浸泡、霉变、过期及回收食品流入市场

在灾情、疫情叠加冲击下,确保社会大局稳定至关重要。为此,河南在重要物品保供稳价、安全生产、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强化舆论引导等4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

其中,在重要物品保供稳价方面,提出尽快恢复省内煤矿生产,加大外省电煤采购力度,扩大储煤基地建设规模,多措并举确保电煤稳定供应。在安全生产方面,提出开展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压实责任、堵塞漏洞、消除隐患,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方面,加大对灾区食品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食品抽样检测,坚决防止浸泡、霉变、过期及回收的食品流入市场。同时,加强灾后恢复重建各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审计部门要开展相关资金和项目跟踪审计,严把工程质量关、资金使用关、廉洁安全关。(大河网政务记者 申华)

(责任编辑:崔瑞婷)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信贷帮扶、税费缓缴、房租减免……河南出台22项政策举措全力加快灾后重建
来源:大河网2021-08-04 16:56:33
8月4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迎伟首先介绍了全省加快灾后恢复重建相关政策措施。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