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都市圈如何共建“产业圈”? 哪些产业值得入“圈”

来源:成都商报 2021-07-18 12:19:14

“都市圈会面临分工问题,比如体育馆、音乐厅不要重复建设,要建,也应当考虑功能的差异化。”近日,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盛毅在成都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发展论坛上谈到。他随后强调,都市圈的产业发展更需要协同,“最终,要让各城市的产业从初步形成关联到完全建立生态体系”。

关键词是“协同”。正如今年4月,成德眉资领导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优势互补,互相成就”理念。当天,25个项目签约落地四座城市,提出“头部企业引领产业协同发展”的目标。

从当前的发展来看,成都都市圈,将建成什么样的“产业圈”?

▶哪些产业值得入“圈”

今年年初,电子信息成为成都首个破万亿的产业。

但在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葛中全看来,激烈的竞争才刚刚开始,“成都要找到电子信息新的动力源”。

葛中全所说的动力源,是指成都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发展。近期,成德眉资四市经信局共同签署了推进成都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在政策规划、产业配套、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范围营造五大方面达成了合作。

对此,葛中全的评价是,“这是成都争取在更大更广范围,进行资源配置,以加速推进成都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产业圈”的协同,为什么会选择电子信息?

四川省同城化办负责人向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透露,2020年,成都都市圈纳入统计的2134户规上电子信息企业营收规模达10440.89亿元,占全省82.3%,“它既是成德眉资四市的主导产业,也是成都都市圈核心的支柱产业、川渝合作的核心领域”。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从当地经信局相关负责人的介绍中注意到,当前四座城市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是“错位协同”的——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破万亿,形成从材料加工到智能终端应用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德阳将电子信息作为支柱产业重点培育,以数字经济为统领推进产业高速发展,着力培育工业互联网、数字城市、数字服务、信息装备设备制造四大产业生态;眉山重点瞄准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大数据、电子材料、5G等领域发力;资阳电子信息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四川鑫蕾电子等十余户规上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发展后劲很足。

▶都市圈里,再建“生态圈”

除了电子信息,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盛毅认为,成都都市圈的产业协作还有更多可能。比如,选择总量大、带动性强、有较好基础的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规划产业生态圈,培育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

根据《成德眉资同城化暨成都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三年实施方案(2020-2022年)》,到2022年,打造以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若干千亿级集群。在盛毅看来,生态圈里不能重复建设,应该和基础设施一样,考虑功能的差异化。盛毅提到,考虑到成都已构建以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为基础构建产业生态圈,德阳则可发展电子元件、工业互联网、行业数据处理、智能分析与服务集成;眉山可发展高端显示屏、电子材料、新型显示研发制造环节;资阳可发展电子元器件、机电组建设备制造、光电显示、电子信息关键零部件等。

而在装备制造产业领域,成都、德阳已形成装备制造产业生态,可进一步围绕航空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发电装备等领域,开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合作,完善产业生态。

“产业生态建设任务要落实到各个区域,必然会涉及龙头企业、不同价值环节、重点项目在不同地区布局的问题,涉及各区域在这一产业上的合理分工与协作难题。”盛毅说,要以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的相关要求为依据,并将其作为推动区域分工协作的突破口,既承认已经形成的分工基础,又要根据合理化的需要进行优化。

此外,盛毅认为,在成都都市圈建产业生态圈,一定要积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弱化行政阻力,强化市场引力,在打破区域分割上作出示范——在这方面,成都市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建设,已经提供了成功经验。

但与城市不同的是,都市圈的产业生态有更大的空间尺度、更多的产业类型,因而,构建生态体系更复杂。在盛毅看来,都市圈建设产业生态的重点,不仅要放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上,而且要放在产业园区、关键企业和重大项目上,通过龙头带动,促进要素、创新、服务等功能的建设,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规模扩大,进而带动形成产业生态圈。

▶破解“各自为政”的问题

都市圈里建“产业生态圈”,其终极目标,是要实现“1+1>2”。

但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盛毅谈到,生态建设涉及产业链、要素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区域链衔接配套,推进难度大,形成时间长,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

而在葛中全看来,眼下最应该做的,是建立成都都市圈电子信息协同发展领导机构,帮助四川各城市系统发展形成强力的组织机制保障。

按照他的设想,该机构由各市主管电子信息产业领导组成,负责规划整个成都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关键问题等,并定期组织联席会议,“主要解决成都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目标一致性问题、各自为政问题等”。

在运行机制建设方面,葛中全谈到,“圈”的建设还需要相关运行机制,以保证产业最优运行,比如信息沟通机制、常规问题协调机制、组团招商机制、飞地运营机制等。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去年成都已经成立了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联盟,旨在充分聚合政产学研用等多方力量,引导产业链协作创新,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区域产业协同。葛中全建议,这个联盟还应细分到芯-屏-端-软-智-网,分别建立二级产业生态联盟。

“成都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是成都的,也是四川的,不能仅仅局限于都市圈内的创新资源。”葛中全表示,开阔视野意味着,要汇集国内外资源思路,尤其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合作,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邹悦


(责任编辑:孙悦)
网站无障碍
成都都市圈如何共建“产业圈”? 哪些产业值得入“圈”
来源:成都商报2021-07-18 12:19:14
“都市圈会面临分工问题,比如体育馆、音乐厅不要重复建设,要建,也应当考虑功能的差异化。”近日,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盛毅在成都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发展论坛上谈到。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