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条“未来智慧高速”通车!

来源:扬子晚报 2021-07-02 15:18:14

“十四五”江苏还要再开工6座过江通道,从京沪高速南下,不用拐弯,可以驱车直接跨越长江驶上沪宁高速了!承接五峰山长江大桥与京沪、沪宁两条国家交通大动脉的五峰山长江大桥南北公路接线6月30日正式通车!至此,江苏高速公路中轴线一举打通,跨江融合再添新通道。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石小磊

南北牵手!

京津冀“无缝对接”长三角

“我们业务合作单位在常州,过去开车要从润扬大桥绕一大圈,现在好了,从五峰山长江大桥可以直接过江,到常州几乎就是一条直线了!”宝应人周伟盼望着五峰山长江大桥通车已经好几年。过去,从京沪高速下江南的车辆,必须在扬州拐弯。

如今,弯道变直! 去年底,五峰山长江大桥建成,打通了连淮扬镇高铁过江的通道;如今,五峰山长江大桥南北公路接线通车,上层公路通道也一举打通了!由此,江苏高速公路版图的中轴线贯通南北,京津冀和长三角之间拥有了一条南北向最便捷的过江通道。

五峰山长江大桥南北公路接线全长33.004公里,起自G2京沪高速与G40沪陕高速交叉的正谊枢纽,接五峰山长江大桥,止于泰镇高速与江宜高速交叉的大港枢纽。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120公里。五峰山大桥核定9座以下一型客车收费标准为35元/车次。

从京沪高速南下往苏州、上海方向的车辆,今后无需拐往江阴大桥、苏通大桥,可从五峰山长江大桥过江后进入沪宁高速;南下常州、杭州方向的车辆,可从五峰山长江大桥过江后经江宜高速、宜长高速,一条直线通达。新的跨江通道不仅完善了大交通体系,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我们的货物80%经高速公路运出,现在3分钟就可以上高速了,节约半小时。”站在李典头桥互通入口,江苏亚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建强兴奋地说,一年下来企业可以节省几十万元物流费用。

面向未来!

引领中国新一代高速公路

五峰山长江大桥南北公路接线上,除了感受到江苏首条新建八车道高速的畅跑无阻,还可以体验到中国第一条“未来智慧高速”带来的便捷!

前不久,记者在指挥部的引领下,亲眼见识了高速公路“顶配版”的各种高精尖“黑科技”。

五峰山长江大桥南北公路接线设置了10公里车道级雾天诱导试验段。记者在现场看到,试验段的每一条车道,都在地面埋设了诱导灯,可以在雨雪、雾天实现类似于飞机盲降的效果。

在高桥收费站,记者惊奇地看到,这里并没有过往我们在高速收费站区看到的林立的龙门架。“五峰山接线工程是江苏首个准自由流收费试点项目,通过将龙门架前移到高速公路出口匝道,实现了ETC的预收费。”宁沪公司相关人士介绍,准自由流收费可以将ETC车道通行效率提高3倍以上,车主几乎不用踩刹车即可通过收费站。

五峰山长江大桥南北公路接线还建成了全国第一个完备的高速公路车路协同示范应用基地,拥有全省新建体量最大的智慧服务区——扬州广陵服务区……以“安全保障全天候、出行服务全方位、运营维护全数字、绿色建管全寿命”为理念,打造了一条面向未来的新一代高速公路,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智慧交通建设的新标杆。

跨越天堑!

“十四五”再开工6座过江通道

400多公里长江横贯江苏,从“拥江发展”走向“跨江融合”,离不开过江通道的加密。过去五年来,江苏先后建成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五峰山长江大桥、江心洲长江大桥,建设数量超过过去10年之和。截至目前,江苏已建成了各类过江通道17座,在建过江通道7座,全省过江通道布局更加均衡,为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打开新通道。

放眼江苏,一体化发展的新蓝图已经绘就。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陆永泉表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将进一步优化过江通道布局,提升跨江交通支撑能力。

按照“建成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总体思路,眼下江苏正在倒排时序进度,规模化开工,快速化推进过江通道建设:“十四五”期间,6座过江通道计划建成通车;除去今年初已开工的南京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外,“十四五”期间江苏还计划再开工6座过江通道,包括张皋、海太、通沪、江阴第三过江通道以及上元门铁路过江通道、宁仪扬城际铁路过江通道;此外,还储备推进苏通第二过江通道等项目前期工作。 到2025年,力争全省已建和在建过江通道达到30座,初步形成规模适度、资源节约的长江干线过江通道系统,过江通道瓶颈基本缓解;至2035年,形成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过江通道系统,长江两岸城市之间实现无缝化、一体化衔接,更好地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朱承胜)
网站无障碍
全国首条“未来智慧高速”通车!
来源:扬子晚报2021-07-02 15:18:14
“十四五”江苏还要再开工6座过江通道,从京沪高速南下,不用拐弯,可以驱车直接跨越长江驶上沪宁高速了!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