洼地崛起,横溪瞄准绿色发展“样板”

来源:南京日报 2021-06-18 10:09:47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在近日举行的横溪街道“十四五规划”暨“学史力行开新局”新闻发布会上,横溪用一组数据改变了“不温不火”的印象:202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21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57.4%,“十三五”年均增长9.5%;创成3个省级示范及特色村、2个市级特色村、13个市级示范村、28个市级宜居村,美丽乡村品牌叫响全省乃至全国。 

面向“十四五”,横溪提出“一产”谋升级、“二产”补短板、“三产”强品牌全新发展思路,力求“洼地崛起”,争当绿色发展“街镇样板”。 

龙头带动,“一产”提质升级

近年来,横溪以特色农业资源为依托,精心打造了江宁首个农产品公用品牌“横溪味道”,将横溪西瓜、石塘米酒等10余个特色农产品统一整合,并先后创建“横溪西瓜”“七仙银牙茶”“勇跃小年糕”等一系列“横溪味道”子品牌,助力21个村(社区)实现“一村一品”,助推特色农产品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面积占比由30%提升至80%,产出收益占农民纯收入由25%提升至50%。 

此外,横溪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合作共建横溪西甜瓜产业研究院、瓜菜种苗繁育研究中心,全面对接台创园、溪田田园综合体等平台,进一步做强5000亩粮食、4500亩西瓜、4000亩特色林果等,形成全产业链布局。

“面向‘十四五’,横溪‘一产’将继续壮大,谋求提质升级。”横溪街道党工委书记周书全表示,街道将借助台创园、溪田综合体两大龙头辐射带动,全方位提升拓展横溪现代农业功能内涵和基础配套,走出一条农业主导型街道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腾笼换凤,“二产”补齐短板

对横溪街道来说,“二产”一直是相对短板,“十四五”期间,街道将立足实际,依托现有的陶吴工业集中区补齐“二产”短板。 

据悉,2019年4月23日,横溪街道陶吴工业集中区托管给开发区江宁空港管委会,新成立空港新动能产业园。产业园目前正在打造新产业、新空间、新形象,实现“二产”洼地崛起。 

其中,新产业主要是以承接江宁产业转移、融入空港产业体系为目标,重点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制造,以及研发、核心技术产品生产服务功能的“2+X”产业。 

为加快集中区低效用地盘活及再次开发建设,空港新动能产业园计划分两期,建设约30万平方米的高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目前项目一期正在加快升级改造,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建造1栋12层厂房、4栋4层厂房,正进行主体结构施工,预计明年4月底竣工交付;项目二期建筑面积22.2万平方米,预计明年年底竣工交付,高标厂房全面建成后将完善片区的生产、科研、办公及生活服务配套功能。

记者获悉,空港新动能产业园已有惠德汽车零部件、利华科技新材料、正创新零售、华坤新能源等4个亿元以上项目签约落户,总投资达46亿元。 

下一步,空港新动能产业园将围绕“2+X”产业定位,全力打造陶吴片区工业项目地标和江宁中小工业集中区转型的示范标杆。 

旅游为核,“三产”提速增效

经过多年的人居环境治理,横溪数十个乡村先后创成省市级特色、示范及宜居村,石塘村从过去交通封闭、经济落后的小山村,跻身中国最美乡村。

“‘十四五’期间,横溪将以旅游为核,推动‘三产’提速增效。”周书全介绍,街道将充分用好优质生态资源,大力培育“研学+旅游”“商务+旅游”“红色+旅游”等新经济新业态,充分挖掘横溪红色资源,打响“横溪文旅”品牌。

通过“提一补二增三”的产业发展思路,横溪将锚定一个清晰定位,即“山水共融的花园客厅、城乡融合的典范小镇”;明确一个总体目标,即:“突出环境优美、人文醇美、建设精美,打造高品质宜居宜游样板街”;构建一个发展格局,即“一核两翼多点联动”,“一核”是突出横溪新市镇核心建设地位。“两翼”是建设陶吴临空产业片区和丹阳宁博跨界组团。“多点联动”体现在多点支撑,重点打造龙乡双范、石塘人家、七仙大福村、横山红色片区等“多节点”特色精品,力争成为全市农业主导型街道的新标杆。

通讯员 任莉 王恺

南报融媒体记者 周爱明 杜莹


(责任编辑:朱承胜)
网站无障碍
洼地崛起,横溪瞄准绿色发展“样板”
来源:南京日报2021-06-18 10:09:47
面向“十四五”,横溪提出“一产”谋升级、“二产”补短板、“三产”强品牌全新发展思路,力求“洼地崛起”,争当绿色发展“街镇样板”。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