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型国企的薄弱环节以及改革方向

来源:中国网地产 2021-06-17 09:59:27

当前,国企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展开。在我国的国企、特别是地方国企中,尚有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在生产经营、内部管理、外部监督等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是国企改革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本文将通过比较法,对此做一点粗浅的分析。

所谓比较法,就是首先分析经济发达国家中小型企业(基本上都是私营企业)的发展状况、优势所在,通过对比,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我国中小型国企存在的薄弱环节。

我们知道,就业人数少于300人的中小型企业,是美、欧、日等国家企业单位的主体。这些中小型企业,在数量上,占企业总数的95%以上;在创造就业上,占全部就业的80%左右;在营业收入上,占全部企业营收的60%以上。中小型企业对于这些国家活跃市场、公平竞争、增加就业、创造税收等均发挥了积极的、重大的作用。而且,多年以来,这些国家也出台了大量鼓励、支持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政策。

下面,我们主要分析这些中小型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占据一席之地,企业的内在优势。其实,中小型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最根本的一项就是它们在竞争中“死亡率高”(全部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超过10年)。当我们看到很多中小型企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时候,背后其实是有大量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被简单、快速、彻底的淘汰掉,这就是观察事物时典型的“幸存者偏差”现象。

当然,对于经济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经济环境而言,一些中小型企业的“死亡”,相较于大型企业倒闭,对经济、社会所造成的影响是比较小的,是可以容忍的。也正是因为有这种遵循优胜劣汰法则、可以容忍的企业退出机制,才保证了市场的活跃、竞争的公平,才锻造出一批中小型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于中小型企业经营生产规模较小,因而投资少、收效快,企业经营机制灵活、船小好调头。由于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企业经营决策效率较高。很多企业还是家族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不需要所有者的外部监督、外部研究,企业可以根据市场变化迅速做出反映。当然,中小型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差,自然会有大量企业“倒下”,但同时也会有企业生存下来、还有新企业出现,从而确保整个群体蓬勃发展。

二是由于中小型企业人员少、组织结构简单、决策机制灵活,企业管理成本会比较低。在经营管理中,个人对企业的贡献容易被识别,便于对员工进行有效激励,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一点在大型企业、跨国公司中确是一个难题,实际上,即便是非常优秀的大型企业,也难免有官僚化倾向、运转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增加的问题,一般需要靠技术垄断、市场垄断来攫取超额利润,以减少管理成本增加的影响。

三是由于中小型企业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往往会将有限的资源投向细分市场。这一特点恰好与当前国际上产业分工不断细化的潮流相吻合,从而造就了大量中小型企业的蓬勃发展。很多中小型企业,特别是一些家族企业,会长期专注于某一专业领域,依靠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积累的核心技术和市场信誉,在与大企业的竞争中树立自己的专业优势,但如果企业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自然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四是由于中小型企业的特点符合现代科技的个性化发展方向,已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现代应用型科技发展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方面是集中化,即突破重点方向、关键领域,很显然这是大企业的强项;一方面是分散化,即满足小批量、多样化需求,这就凸显中小型企业的优势。许多中小型企业的创办人就是技术持有者,集治理者、所有者、发明者于一身,对新的技术发明创造快速付诸实践,从而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

分析了经济发达国家中小型企业蓬勃发展的原因,我们再对照看一看中国中小型国企的情况(这里主要是指政府部门直接出资的一级企业,以及企业集团下属独立经营的子企业)。

我国中小型国企所面对的首要难题、也是最关键问题,就是缺乏“自然死亡”机制(中小型民营企业不缺乏“自然死亡”机制)。上面提到,经济发达国家的中小型企业是依靠非常高的淘汰率、市场筛选的。而我们的中小型国企一旦设立,不论经营效果如何,一般很难走到清算、破产的环节。

更是有一些中小型国企长期经营不善、亏损严重、问题逐步积累,最终形成了低效企业、僵尸企业。近两年,中央也注意到这个问题,大力清理国企中的低效和僵尸企业(主要是中小型国企),这当然是非常必要的。但要真正实现中小型国企通过市场自然淘汰、提升淘汰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同时,如果我们对照上面提到的经济发达国家中小型企业的四方面市场竞争优势,也能够看到我国中小型国企的薄弱环节所在。

一是我们的中小型国企没有机制灵活、决策高效的优势。在经营战略调整、经营事项决策等方面,这些企业需要与大型企业基本一致的决策程序,没有效率上的优势。不仅如此,由于中小型国企数量多、分布广,还会增加上级国资部门、集团公司的监管成本和监督难度,很容易出现监管“死角”,还有些企业在长期监管缺失的状态下形成内部人控制的局面,增加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

二是我们的中小型国企普遍没有形成管理成本上的优势。首先,由于国企在用工上的特点,这些企业不可能形成优于大型企业的、便捷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其次,有些地方国企行政色彩较浓厚,也对企业成本控制产生负面影响;最后,由于针对国企相关党建工作嵌入企业、规范公司治理结构等普遍性的基本要求,中小型国企配备专职人员比例反而会更高,在管理成本方面反倒处于劣势。

三是我们的中小型国企大部分不具备专业化运营的优势。这是因为,从历史沿革来看,很多地方国企是伴随着地方行政工作职能的延伸而产生,还有一些企业是附着在大型国企集团的产业链边缘上,因此,大多数中小型国企未在市场细分、专业化方面形成优势。随着各级党政机关推行政企分开,以及大型国企集团出于成本考虑外包非主营业务,很多中小型国企的经营空间正在被压缩。

四是我们的中小型国企在高新技术发展方面未形成优势。至少在短期内,我们针对科技型国企专门的政策法规体系尚不健全,包括科研资金投入的可行性评价、知识产权的评估、科研类员工的激励、技术人员持有企业股权等,这些相关配套政策不足,不论是中小型的、还是大型的科技型国企,发展环境仍有待提升。特别是中小型国企,因为资源投入有限,更难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优势。

那么,中小型国企如何弥补这些薄弱环节、实现良性发展呢?特别是,如何发挥国有经济体制的特有优势、做到扬长避短呢?这里结合笔者自身从事国资国企工作的一些感悟,“抛砖引玉”提出几条基本的改革思路,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发。

第一,就是要借助国有企业体制优势,加快推动中小型国企的整合、壮大。既然中小型国企无法拥有经济发达国家中小型企业的优势,我们就应该尽力“造大船”,可以利用国企在行政执行力上所具有的天然优势,通过外部手段,对中小型国企实施整合重组、做大做强。具体的整合重组工作,既可以是“横向”的,即业务相近的同类型企业合并、壮大;也可以是“纵向”的,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互补、整合。

第二,就是要通过加快改革、深化改革,真正实现中小型国企市场化转型。不论是大型国企、还是中小型国企,都应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运营,选择正确的经营方向、增强主营业务拓展能力、有效控制管理成本、做好员工激励。尤其对于中小型国企来说,这是发展壮大的唯一出路。对具备一定经营能力的中小型国企,可以采取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甚至整体出让转为民营企业的方式,倒逼彻底实现改革创新发展。

第三,就是要下定决心对低效和僵尸的中小型国企,运用市场化手段退出。对于那些长期政企不分、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经营管理不善、亏损严重的中小型国企,也要有决心和勇气清理退出。这也是中小型国企深化改革的一条路径。我们只有真正实现了对国企市场化的优胜劣汰、自然选择,才能避免低效和僵尸企业的重新产生,也才能给那些有经营活力、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中小型国企腾出发展的空间。


作者:天津市滨海新区国资委  苗青

(责任编辑:李妹)
网站无障碍
中国中小型国企的薄弱环节以及改革方向
来源:中国网地产2021-06-17 09:59:27
当前,国企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展开。在我国的国企、特别是地方国企中,尚有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在生产经营、内部管理、外部监督等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是国企改革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本文将通过比较法,对此做一点粗浅的分析。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