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云以“平台+技术”赋能让智慧社区真正智慧起来

来源:中国网地产 2021-05-28 11:13:31

在新基建的背景下,数字化建设从政府到企业再到社区都在积极的推进,尤其是智慧社区受到住建部门及广大民众的关注。但是由于推行力度及标准的不一致,尤其是数字技术应用落地的难度,导致智慧社区仅仅停留在智能的阶段。如何通过技术和平台赋能,让智慧社区真正智慧?

5月26日,在全国指标委主办的第六届绿色智慧社区产业峰会现场,作为新基建大潮之上的弄潮先锋,青岛海纳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金岩向与会嘉宾展现了新基建语境下的海纳云解决方案。

海纳云以“平台+技术”赋能让智慧社区真正智慧起来-中国网地产

▲第六届绿色智慧社区产业峰会盛大召开

01技术落地让社区从智能走向智慧

金岩认为,目前国内智慧社区建设,从技术层面来看,呈现两个趋势,一个它对技术落地要求更高,另一方面是从应用的角度来看,智慧社区之前很多都停留在智能化改造阶段,现在正在从智能化向智慧化过渡阶段,这就需要配合软件以及平台的能力。

而在新基建的基础上,技术赋能社区建设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目前新基建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类,借力三类基础设施建设,智慧社区建设在技术应用层面具备更多可能。

海纳云借力新基建发展,以三大物联网技术,全面赋能智慧社区,不仅仅实现社区的智能化改造,更重要的是利用软件开发能力,构建三大平台。其中,AIoT平台,可实现设备感知;大数据平台,可实现数据理解;人工智能平台,可实现事件预测。

海纳云以“平台+技术”赋能让智慧社区真正智慧起来-中国网地产

02平台赋能由单体智能化到协同智慧化

大会演讲中,金岩认为,智慧社区建设的另一个趋势是从单体的智能化扩展到协同化,这就需要最大化的发挥平台的协作能力。对于智慧社区的建设来说,把上下游企业,政府端,企业端,业主端打通,形成一个协同的环境,真正做到共享共治,才能让技术市场上能达到合理高效的运用。

海纳云通过平台能力赋能给上层的应用、场景,相比较争相入局的互联网公司,海纳云具备用户思维,把用户的场景挖掘得更深更细,因此在垂直化应用方面的优势更为明显,目前,海纳云在技术在应用层面的创新,以及平台的作用已经得到工信部等权威机构的认可,海纳云AIoT平台曾作为智慧社区/园区行业唯一代表入选工信部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示范。

海纳云在智慧社区建设中,探索出独有的绿色智慧社区模式,通过场景联动,打破了原有单体智能化,形成了协同智慧化。海纳云结合智慧社区行业的业务场景联动,构建集约化高效的社区软硬件平台,从而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社区服务和创新性、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海纳云以“平台+技术”赋能让智慧社区真正智慧起来-中国网地产

03更迭微脑搭建有容纳力和链动力生态

会上,金岩表示,智慧社区从研发的角度来说,社区成为一种数据资产,不管是人的信息、车的信息、物的信息、房屋信息,都可以进行数字化重塑,也体现了数字孪生的含义。

海纳云在技术层面不断迭代,不断演进,其中,海纳云的STEP模式,S代表场景,T是技术,E就是构建生态,P指的就是刚才说的各种平台,包括AIoT、大数据等等,技术赋能场景、场景联动生成各种平台,而平台与平台的联动又生成生态,由此形成闭环。

海纳云以“平台+技术”赋能让智慧社区真正智慧起来-中国网地产

▲海纳云智慧社区 STEP建设模式

最后,金岩表示,海纳云基于生态思维,不断整合了上下游资源,包括运营商、物业、软件提供商等等都依存于斯、生长于斯,继而不断在技术迭代中,以较强的容纳力与链动能力,生成全套的解决方案,生态中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会以生态之力予以解决,因而让智慧社区真正的智慧于民。


(责任编辑:)
网站无障碍
海纳云以“平台+技术”赋能让智慧社区真正智慧起来
来源:中国网地产2021-05-28 11:13:31
在新基建的背景下,数字化建设从政府到企业再到社区都在积极的推进,尤其是智慧社区受到住建部门及广大民众的关注。但是由于推行力度及标准的不一致,尤其是数字技术应用落地的难度,导致智慧社区仅仅停留在智能的阶段。如何通过技术和平台赋能,让智慧社区真正智慧?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