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3+2”产业体系 构建“两轴三园”空间结构

来源:成都日报 2021-03-01 09:51:30

打造“3+2”产业体系 构建“两轴三园”空间结构-中国网地产
通航产业片区将按照“两轴三园”的空间结构进行规划建设

如何在低空飞行领域抢抓机遇?淮州新城核心片区中的通航产业片区规划一直备受各方关注。日前,由成都市淮州新城管委会组织编制的《淮州新城通航产业片区设计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已编制完成,今日起将进行公示。

总面积8.4平方公里
瞄准四大发展目标

记者从《草案》中看到,通航产业片区位于成都“东进”区域淮州新城西南侧,沱江与龙泉山之间,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片区总面积约8.4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5.74平方公里,包含建设用地规模3.88平方公里,规划产业人口约1.65万人。

根据规划,该片区以“创想无限通航港,筑梦公园未来城”为总体定位,瞄准四大发展目标,打造西南航空服务补给港、通航全产业链示范区、国际通航文旅新地标、未来产业社区新典范。

《草案》也明确了实现以上目标的发展策略。通航产业片区以分期培育为基础发展策略,首先片区将通过前期引爆,打造产业核心起步区,培育通航运营、研发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实现通航企业的高效集聚,搭建全产业链构架,建立新型产业社区的通航示范园。接着片区将聚焦中期发展,巩固片区产业生产性配套、服务型配套等产业,实现产业生态圈良性发展,建成富有通航特色的创新共享未来社区,形成强产业优基础的大品牌航城。最后片区整体通过远期发展完善产业链后端,打造通航全产业链示范区,形成有全国影响力的核心通航港。

规划“两轴三园”
打造三大功能组团

记者了解到,通航产业片区以通航机场建立为切入点,发挥淮州新城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国际铁路港、金青新大港区等多重战略下的区位优势,打造“通航+”的特色化“3+2”产业体系,聚焦研发制造、运营保障、会展文旅等细分领域,锁定国际国内行业领先企业。“我们希望通过打造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加快产业生态圈建设,提高片区产业吸引力、竞争力。”负责通航产业片区开发的成都交投淮州新城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茂森如此说道。

根据《草案》整体空间规划,片区将按照“两轴三园”的空间结构进行规划建设。东西向中央共享服务轴横向串联三大功能组团,南北向产业社区联系轴串联通航总部基地、通航研发中心、共享服务中心。同时片区将打造“生态家园、共享产园、休闲文园”三大功能组团,形成功能互补、产业共融的空间结构形态。

在空间结构方面,片区背靠龙泉山,面向沱江,生态禀赋优越,规划时注重突出城市与生态的交融及各自特色的凸显,保留了“山—城—水”的特色空间结构,做到近山临水生态化处理,柔化山水边界,以城高侧低的开发强度,凸显城景格局。

同时片区也将构建协同山水、互动互促的大生态体系。以尊重山水生态基底为基础,建设片区有机嵌入,升级滨江景观价值,借力浅丘山林地貌,强化视觉景观节点,塑造观山观城廊道。最终形成一轴携山水、多廊相渗透、生态共融城的生态保护空间和公共空间。

除生态空间打造外,在交通方面,该片区也将形成“外联内畅,快慢结合”的交通网络。根据《草案》,该片区将打造“八横四纵”的路网体系,强化片区主干路网结构。同时规划快慢结合的交通网络,完善片区便捷交通体系。内部打造独立慢行网络,强化组团交互共享,形成宜游宜业、生态游憩、和谐共享的慢行步道,引人入境,畅享通航魅力。

此外,在产业配套方面,该片区内将规划形成社区服务、特色主题商业、产业邻里中心、人才公寓、通用航空机场、游客集散中心,提供社区服务、交通服务、特色消费、产业配套消费、人才居住、旅游服务等产业配套功能,提升片区产业配套服务能级,为片区内产业人群的高效率生产、高品质生活保驾护航。

特别提示

公示日期:2021年3月1日至2021年3月30日

公示地址:网上公示平台为成都市人民政府网站、成都淮州新城微信公众号、成都东部新区微信公众号

现场公示:成都市淮州新城管理委员会(成都市金堂县淮口街道科玛小镇1号楼)、淮州新城招商中心(成都市金堂县淮口街道)

林绮晗 本报记者 赵荣昌 文/图

(责任编辑:)
网站无障碍
打造“3+2”产业体系 构建“两轴三园”空间结构
来源:成都日报2021-03-01 09:51:30
如何在低空飞行领域抢抓机遇?淮州新城核心片区中的通航产业片区规划一直备受各方关注。日前,由成都市淮州新城管委会组织编制的《淮州新城通航产业片区设计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已编制完成,今日起将进行公示。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