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品质生活幸福宜居城市

来源:南京日报 2021-02-22 10:55:35

建设高品质生活幸福宜居城市-中国网地产

南京一直对各类人才求贤若渴。图为市人社局在南京市人才大厦举办服务“四新”企业专场招聘会。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摄 

建设高品质生活幸福宜居城市-中国网地产

金牛湖片区新添优质学校六合区实验小学八百桥分校。 通讯员 裘令梅 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摄 

建设高品质生活幸福宜居城市-中国网地产

▲ 孤寡老人在福利院颐养天年。 市民政局供图 

建设高品质生活幸福宜居城市-中国网地产

江北新区研创园人才公寓。 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摄 

就业、教育、养老、宜居都是百姓关注的热点。未来五年,南京将聚力建设“四高”城市,其中包括建设高品质生活的幸福宜居城市,推动居民就业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万元左右,基本公共服务现代化、均等化、多元化走在前列。2月20日,市人社局、教育局、民政局、房产局四部门负责人分别接受专访,畅谈建设幸福宜居城市思路和具体举措。 

未来五年培育自主创业者15万人

民生亮点

受疫情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十分巨大。新春佳节前夕,南京市人社局向全国高校毕业生发出“一封信”。记者看到,这封信中不仅集中展示南京各项就创业优惠政策,以及市人社部门打造的24小时不断线招聘服务等,还给高校毕业生做了诸多贴心提醒,包括“黑中介”“网络贷”等骗局,同时代表南京向全国的高校毕业生发出诚挚邀请:欢迎你留南京,欢迎你来南京,欢迎你回南京,用你们最火热的激情,开创最美好的未来。去年,全市发放稳岗补贴13.7亿元,开发见习岗位11万个,新增就业参保大专以上人数40多万。

部门解读

刘莅(市人社局局长)

投身“十四五”新的发展征程,南京人社将强化使命担当,围绕进入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特别是要紧扣就业这个最大民生和兜底织密社保安全网等职责所在,全力以赴做好工作,为推进现代化建设,促进共同富裕做出人社贡献。

“十四五”期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累计120万人,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50万人以上,为城市发展不断注入新生力量。培育自主创业者15万人,青年大学生创业企业突破10万家,成为创新名城建设的一支强大生力军。实现应培尽培,精准施训,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50万人次。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低位运行。此外,实现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公平普惠可持续,以保基本民生为重点的社保制度更加健全完善,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8%以上。实现公共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以“一网、一号、一卡、一平台”为代表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本市及跨区域人才、企业、群众等各类服务对象的办事体验更佳,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今年,市人社部门将构建常态化援企稳岗帮扶机制,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百万青年技能培训行动等,重点对35周岁以下青年职工开展岗前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和特色项目培训等。 

彰显本土教育特色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民生亮点

近日,位于江北新区葛塘街道万和路的万和路幼儿园通过竣工验收。这段时间,幼儿园正在进行最后的开园准备,预计9月就将迎来首批入园的孩子们。万和路幼儿园是葛塘街道公办幼儿园,拟设办园规模六轨(18班),总投资约6000万元。正式开园后将有效缓解周边幼儿入园紧张局面。“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中小学和幼儿园学位超过26.9万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提高15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达标率从全省第8位跃升为全省第一、达100%,普通高中资源供给比例100%。2020年底,我市实现优质教育资源100%全覆盖。 

部门解读

祁寿东(市教育局副局长)

展望2025,南京教育既要放眼全局、对标找差,又要突破壁垒、开拓创新,更需厚植底色、接续传承,聚焦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市目标,努力开拓集聚南京特色的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未来五年,南京将构建一个高质量教育体系。一是“更高的普及率”,着力建成更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学前教育普惠优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普职融通,特殊教育特色融合,公民办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均衡发展,一老一幼全覆盖、大中小相贯通。二是“更多的成长平台和出彩机会”,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构建更加多元的课程体系,着力建成更多促进学生成长平台。三是“更强的协同育人机制”,着力建成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为有机补充的教育格局,努力构建“终身育人”“智能育人”“融合育人”三位一体的育人环境。 

另外,未来5年南京教育将有诸多特色工作,比如,我市将发挥南京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突破狭义的校内课堂教育,构建红色实践大课堂。探索推进课堂教育转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规范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支持办好一批高质量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务实推进孔子课堂。通过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夯实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乡村教师三支队伍,推动“四有好老师”团队建设。 

建设养老事业产业协调发展颐养之城

民生亮点

春节前夕,为办好2021年度养老民生实事,市民政局发起万名老人“免费学用智能手机”专项行动,帮助老年人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凡是有服务需求的老人,都可以通过南京市养老服务热线咨询,其中,南京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还会向重点老年人群体提供上门辅导。记者了解到,围绕养老难点、堵点,我市今年重点办好养老服务民生实事,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免费培训5万人次,新增养老机构床位3000张,完成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000户。持续推动全市统一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建设,全年开展服务突破10万单。 

部门解读

蒋蕴翔(市民政局局长)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紧扣老龄化加速大趋势和民政基础服务不平衡、不充分主要矛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

“十四五”民政重点目标概括起来讲就是“两体系、三城市”。即建设多层次社会救助体系,逐年适当提高低保标准、困难群众精准救助率达到100%、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应保尽保率保持100%、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覆盖率保持100%。建设规范有序社会组织服务监管体系,推动全市社会组织发展导向从数量增长转为质量提升,全市获得评估等级的社会组织数量达社会组织总量的50%以上。加快建设长三角和南京都市圈基本民生服务一体化城市,社区和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建设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城市,城市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从98%提高到99%、农村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从96%提高到98%,每万人拥有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数从17人提高到22人。建设养老事业产业协调发展颐养之城,每千名户籍老人拥有床位45张,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85%,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服务站点社区覆盖率达到80%。

未来5年建设1500万平方米保障房

民生亮点

春节7天长假刚过,江宁区将军大道人才公寓项目便开始进行各项复工准备。按照计划,该工程将于今年6月竣工交付,“时间紧,任务重,我们正在根据竣工交付时间倒排工期。”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而在江北新区的人才公寓项目现场,11幢已经封顶的住宅建筑正逐渐转入内部装修阶段,将为各类人才提供2000套租赁住房。人才安居已成为南京招商引资、招才揽才的一张亮丽名片。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市累计落实人才安居住房筹集任务约438.48万平方米、45615套,让更多的人才有了安居保障。 

部门解读

蒋冰(市房产局局长)

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要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的要求,主要思路就是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其中,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是工作的重点。今年我们将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特别是政策性租赁住房的建设和筹集。通过新建、改建、转性等多种方式,筹集政策性租赁住房4万套(间),重点解决好城市新市民、青年人特别是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等群体的住房问题。与此同时,进一步做好人才安居相关工作,今年将通过多种形式筹集人才安居住房约3万套,为来南京工作的人才提供更好的居住服务。 

未来5年,我们将着眼改善供给、调节需求、抑制投机、引导预期,建成有南京特色的“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有效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快形成“租购并举”格局。一方面,完善住房保障制度,重点发展政策性租赁住房,解决新市民的居住问题;持续供应公共租赁住房,解决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迫切需求;因地制宜建设共有产权房,解决城市“夹心层”的住房问题。另一方面,推动保障安居工程建设,“十四五”期间初步计划建设150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 

南报融媒体记者 

毛庆 顾小萍 马道军 钱红艳


(责任编辑:)
网站无障碍
建设高品质生活幸福宜居城市
来源:南京日报2021-02-22 10:55:35
就业、教育、养老、宜居都是百姓关注的热点。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